不是每一个读完大学的人,都能懂得《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在我高考的那一年,班主任经常挂在嘴边。虽然不是进了大学就能懂得大学,但我也明白,只有经过思考,经得起考验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致其知、诚其意、正其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今时不同往日,但是道理却是一致的。我们每个人在想使自己更优秀之前,必须完成自己现有的使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的道理不是抄袭别人就能明白的,只有经过了自己的努力得到收获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但是要有所作为之前,都需要潜心地学习,去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这也许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本意吧。 然而,社会本身的改变也改变了我们大多数人,我们可以迷茫到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也可以迷茫到崇尚低俗,我们可以为了“成功”二字忘掉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可以为了“金钱”二字去追求所谓的成功。总有人去嘲笑有的人读书没用,以后不一定会有大的学问。而那些有大的成就的人也未必就能有大的学问。“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我们看待事物要需要中庸的道理,不偏不易,而那些片面的观点从一开始就不全面了。 我很敬佩商界的成功人士,敬佩政界的成功人士,也敬佩贫困地区支教的人民教师,更敬佩那些在生活中成就微不足道,却能够感动我的人。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的社会地位之中,平台有高低,学识有差别,心中的大学却是与地位、平台和学识无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生活中常常感动我们的不是那些站在人生巅峰的人,而是那些有深刻故事的人。不同的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大学。处于巅峰的人,他的大学因他的辉煌而容易被人淡忘,而那些处在最底层的人,他的大学却因他的卑微被人一步步放大。 或许你不是一个看似成功的人,但你却不能忽视了你心中属于你自己的大学,你可以平凡,但绝不能让自己平庸,因为,你有属于你自己的大学问去超越自我。(文/公司渝黔铁路项目:刘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