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古人必修的科目,第一次学习是在初中的时候,若干年之后,再读《大学》,从中领略到的知识也达到了另外一层境界,看到的东西,更注重细枝末节的地方,但是名著就是这一点好,任何一个小地方都是值得推敲,值得细细品味和学习的。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先做人,后做事,不管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生活中,人际关系显的尤为重要,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要做的事才能顺畅的做好。 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经文”章里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 《大学》的精彩之处往往在自己认为不起眼的地方。书中关于慎独的思想,本来是没有任何印象的,再次阅读时,才发现“慎独”是自己收获最大的地方。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 原文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 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面对自我身心时,如何约束自己不被外部的花花世界所干扰,能静下心来,如何不被外物所左右而保持道德自觉性,正是因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最清楚、最敏感,所以对自己而言,那些最隐秘的事情其实是最暴露的,最微小的事情也是最明显的。说它暴露、明显,原因在于这些看似隐秘微小的事情,一定是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自己的心灵当中。 像之前观看到的微电影一样,电影中的主人公貌似都少了一份“慎独”,所以在工作道路上犯下错误。这一小段正是对自己的诫言,是现在最需要的,做到“慎独”,摒弃心中的杂念,静下心来,理清思绪,做一个能自律,守住自己的底线,保住自己原则的五局人。(文/公司南宁地铁项目:胡恩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