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既是项目管理的龙头,又是项目管理的收尾;既要管现场,又要抓内业;既要主管技术,又要配合经营;既要搞好内部关系,又要处理外围关系。很多技术人员都明白自己需要历练,但当历练来临,他们又充满牢骚,“什么事都要做,待遇又少!”,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的抱怨。我只想说:不要怕事多,就怕无所事事。作为技术人员,不只是写写画画,也不是指指点点,更不是溜溜达达,而应该是全面发展。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六个方面的能力:“能做、能想、能说、能算、能写、能管”。 能做。“做”是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只有亲身经历,才有切身体会。作为技术人员,既要会测量、试验、施工,还要会做资料、算数量、绘图等等,这些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会有心领神会。“做”是所有技术能力提高的基础,哪怕将来当了项目总工、项目经理,也要首先自己绘做,才有资格指导、引导、督导别人,这才是“领导”的集合。 能想。思考是打开专业之门的钥匙,作为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一般都是照图施工,图上怎么画就依样画葫芦的传达(有的甚至画都不画),很少有人深入思考。我曾向技术人员请教有关箱梁预应力的问题,对基本的工艺和方法都侃侃而谈,当问及为什么按这个张拉顺序时,竟都答不上来,设计怎么写就怎么做,没人去思考“为什么”,也不去弄清楚为什么。因此,技术人员要学会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多问“为什么”,深入到事务的内部,弄清微观世界存在的原理和实质,才能举一反三到宏观的世界,不仅在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专业上也就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能说。技术人员要经常参加各种方案会、培训会,要经常与业主、监理、设计及其他人员打交道,要想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真正在施工中起到主体、龙头的地位,就必须要能言善道,而会说的基础也在于业务上的提升,一个业务上不思进取的技术人员,尽管有时也能夸夸奇谈,但那是建造在“沙滩上的房屋”,离开了业务上的根基,就很难让人信服。 能算。在方案编制过程中,要对桥梁结构、隧道围岩、轨道应力、路基土压力等进行检算;在设计审图过程中,要对工程数量、材料应耗量进行检算;在变更索赔过程中,要对数量进行计算;在方案优化和科技创新过程中,要对方案或创新效益进行测算。只有在不断反复的参与检算、计算、测算过程,技术人员计算能力自然也就得到提高。 能写。一个人文笔再好,如果没有经历,也写不出好文章来。技术人员除了要会做(技能),还要会写(学术),技术人员的“写”不是天生就有的,作为理工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写的功底本就薄弱,除了要多做、多想才有心得、领悟外,还要多练习,才能将凌乱的心得形成系统的文字。技术交底是技术人员基本工作,实质上就是一篇将图纸、规范、测量、试验、工法、经验等综合归纳起来的技术总结。作为技术人员,编制方案、下达技术交底都是练习“写”的机会,拒绝复制粘贴和盲目抄袭,写的多了,总结能力自然提高了!再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果不会写,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永远得不到传承! 能管。一个技术人员,只有达到“能做、能想、能写、能算、能说”程度,那么,管理能力自然就达到了“能管”的程度,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可以适应任何的工作岗位,可以这个说,技术人员是施工企业各类管理人才的最大储备库。 技术人员的“六项全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逐步提升的。“做”是基础,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会有思考,只做不想是盲干,只想不做是瞎想,只有在做与想的交替才会心领神会,思想体系才会得到逐步提升,才会有许多令人信服的道理;有了道理自然就会说、而且能说,说的道理能让人信服;也只有思考,才会对工程结构、工艺原理和设计意图产生好奇感和求知欲,才会有对神奇微观领域探知的冲动。 我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只要我们思考,学会与人沟通,在沟通中就能得到灵感和启示;一个技术人员,只有深入到技术的内部,才会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发现和话题,也就自然能将所思、所想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文/隧道公司长沙地铁5号线项目部:周锦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