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 中建网群 | 办公系统 | 人力资源系统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和谐企业 人力资源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重要新闻
公司快讯
最新公告
建筑文苑
集团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建筑文苑
对责任分散效应的看法
发布日期:2015-10-09 字号:[ ]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我国有句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我觉得这句话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的表现。如果当时只有一个人在场的话,那么他对别人的帮助就责无旁贷,稍微具有社会公德的人,都会主动提供帮助。但如果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场的话,这种责任就会就不再集中,往往会因懒惰、怕麻烦、自私自利而逃避责任。

对某一件事来说,当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被分散,人多不负责,责任无法落实。

对于我们来说,责任分散效应是必须要避免的,因为我认为大到近几年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小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公共卫生等问题出现的地方,往往与日常管理中责任落实的缺失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如果在日常管理中领导者可以明确划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完善各层级的责任体系和问责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事事有人承担责任,即使是地上有片纸都可以找到人来负责,形成责任机制的主动良性循环,我想不管是事故还是卫生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人多力量大”是建立在大家都愿意站出来,贡献自己一份力的基础之上的。当发生问题时,如果人们做为群体中的一员,没有责任意识,不能主动站出来,而是寄希望于“他人”和“集体”,那么,即使人再多也不会有力量。这样的群体终究会成为“乌合之众”。 为了避免这样,我们就应该因责任而探索,因责任而闪光,因责任而淡定,努力减少责任分散效应,正确看待责任的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是一支“雄武之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气势如虹,连拔头筹”
秋天的记忆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纪检监督举报|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 Copyright 2017-2020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9856号-1 | TEL:023-86817561 传真:023-86817560;023-86817561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建宏路175号中建大厦 邮编:4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