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一部电影《守边人》,讲的是以全国“时代楷模”魏德友的先进事迹改编创作而成的电影,刘佩琦担任主演。 刚开始听见影片名字时,我本以为是“手边人”,猜想可能是一部推理悬疑剧,只是没想到是“守边人”,保护我国边境的大英雄。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1964年有一支部队驻扎在中哈边境萨尔布拉克草原无人区,他们被称作“守边员”,一系列的场景和背景很自然的就将人带入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去,在那个新中国刚崛起的年代,饱受了战火摧残的我们,对国家、对领土,有一种莫名的、神圣的信仰,它和先前一样,只是更增添了一份坚定。 守边,多荣誉的任务,多有意义的经历,但是却面临着诸多的无奈与艰辛,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庄严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他们,为国守边固边、奉献自己的青春,时刻坚守岗位,不容祖国领土遭到侵犯。 影片中的主人公名叫魏德友,在组织取消他所在的那支部队,让军人们返回家乡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留下,自愿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满腔护国热情,这一守就是一辈子。面对女儿上学、家人分开也不能影响他护边的坚定,他每日都要在自家门前的木制旗杆上升起庄严的国旗,唱着熟悉的旋律,这是一天美好的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重复再重复,丝毫没有觉得厌烦和乏味,于他来说,每日在这片土地上走一遍,心里才踏实,才有归属感。这是一个时代的榜样,也是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爱国情怀。他值得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尊敬,时代楷模,就是他们这样的人。 看完影片让我想到了塞罕坝的护林员,这同样也是一个艰巨又伟大的工程,将这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苦寒之地,变成如今世界最大的人工林,一代代塞罕坝人传递了一代代塞罕坝精神,为祖国修筑起一道绿色长城、一道风沙屏障。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捍卫祖国,为祖国而战,我无法切身感受到当时的不易,只能通过影片的只言片语,但是已经足以让人震撼,让人向往这美丽的地方。 在我心中,朝夕相处的中建人也似他们这般,用技术、用双手,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奉献一份力量,为家乡、为那些相信我们的人而战,中建人,你们都是最棒的!(文/盾构分公司郑州地铁3号线项目:杨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