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 中建网群 | 办公系统 | 人力资源系统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和谐企业 人力资源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重要新闻
公司快讯
最新公告
建筑文苑
集团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建筑文苑
鏖战鮀城!局首根超长超大直径桩基灌注汕北大道施工纪实
发布日期:2019-01-22 字号:[ ]


新津河畔,海风裹挟着属于这个季节该有的寒气,而汕北大道施工现场的氛围却是一片火热。大家各自忙碌着,为局首根120米超长超大直径桩基的顺利灌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1月15日15时36分,首封成功!当皮球从一百余米的桩底窜上来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一刻,来之不易!

巨龙待醒,起于东方

汕头市汕北大道(凤东路)龙湖段位于龙湖区东部,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道路路幅宽度60米,主线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辅道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项目建成将加强汕头市中心城区和北部组团间的联系,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助推北部大提升,实现城市空间扩容提质。

新津河特大桥全长2261.6米。主桥长616m,为预应力混凝土梁五塔六跨宽幅单索面矮塔斜拉桥,整幅布置,上层桥宽38.0m,下层桥宽36.0m(含两侧人行通道),梁高4.7m。主墩承台属大体积混凝土,单个承台就达2300余方,施工过程中对水化热控制要求高。主桥水中墩桩基采用直径2.5米,长度达120余米的超长超大摩擦桩,梅花形布置。

荆棘丛生,步步维艰

新津河特大桥横跨新津河,沿线地质结构复杂,相邻桩风化层高度不等,地质断面变化大。项目地处韩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软土地基处理范围大,形式多。从基础的清淤换填,到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单、双向水泥搅拌桩、CFG桩、高压旋喷桩、几乎涵盖所有常见处理形式。这对管理人员在软土地基方面的技术要求也是一大挑战。上跨沈海高速,下穿夏深高铁连接线,施工协调难度由此也可见一斑。

前期地质勘探时,因征地以及地方信仰的原因,新津河西岸地勘数量明显不足,后期施工中发现新津河西岸处于地质断裂带,这导致后期桩基施工过程中地质情况与地勘报告严重不符,出现大范围设计变更。为提高钻孔功效,经上报设计、监理、业主单位,对新津河西岸采取地质补堪的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的影响。同时,主墩的地质情况也是不尽人意,原本设计120米的摩擦桩,33#在进尺至70余米时就已进入中、强风化花岗岩层,此次灌注的32#墩同样在80余米时也进入了中、强风化花岗岩,而现场采用的反循环截齿钻头在这种地质下进尺慢,对钻头的磨损也是极大。针对这些问题,项目部及时与设计沟通,根据地质对桩长进行变更,同时及时调整钻孔设备及钻孔方式,对主墩桩基采用反循环截齿钻头、牙轮钻配合接力施工,成功解决了中、强风化花岗岩岩面进尺慢的问题,有效缩短了工期。

持续发力,逆风前行

作为中建隧道首次施工的矮塔斜拉桥,项目在各方面都处于摸索阶段,为确保桩基的顺利施工,项目部不断优化方案,项目总工以及工程技术部经理多次对作业队伍进行现场技术交底。2018年12月底,项目邀请中建五局三公司副总工程师吉回照、二横线一分部项目经理杨培诚两位桥梁施工经验丰富的前辈到项目对施工专项方案、现场施工组织进行了技术指导。同时,在主要施工机械选择方面也给出了建设性意见。两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与宝贵建议无疑为项目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给所有人都指明了方向。此外,项目部前后组织了新津河特大桥首桩灌注协调会、首桩灌注成功总结会、桩基垂直度专题研讨会等专题会议,为主墩120米长桩的顺利灌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各方在协同合作方面也早已产生默契。

对于主墩桩基采用的反循环截齿钻头不适合中、强风化花岗岩地层的问题,项目经讨论决议采用反循环回旋钻机配以截齿钻头、牙轮钻配合接力施工。在砂、淤泥质地层先采用反循环截齿钻头钻进,当进尺到达强风化岩层时,更换成牙轮钻头继续钻进。主墩φ2.5桩基采用的牙轮钻头重达10吨,可单靠钻头的重量在花岗岩上钻进,犹如隔靴搔痒,在钻头上加上39吨的配重之后,这才让钻进效果得到体现。可带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如此庞然大物,过程中换杆、拆杆困难重重,一不留神可能前功尽弃。2019年1月15日15时,历经一个多月的奋战,这根刷新五局记录的超长超大直径桩基,最终得以顺利灌注,收获了鲜花与掌声。

坚守一线,苦累何惧

在施工生产如火如荼的现场,我们不难看到忙碌不休的管理人员,所有人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着,无怨无悔。为了更好地监管现场施工生产,很多时候他们都没办法坐在宽敞干净的食堂里惬意地就餐,往往都是随意找个平整点的地方,往地上一坐,大口大口的扒拉着从食堂送来的饭菜,吃完之后就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顾不上细细品尝饭菜中的酸甜苦辣咸。白天坚守在施工生产一线,晚上也同样不能闲着,白天的工作总结记录,异常数据的对比分析,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这其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必不可少。有时候遇上现场生产出现技术问题需要协调处理的时候,他们又会立马离开温暖的被窝奔赴现场解决问题。偶尔碰见现场材料供应紧缺,队伍不停催料加工生产的情况,项目班子会组织在一起,群策群力,协商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一通又一通电话,一次又一次奔波考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都不遗余力,不畏艰辛。

面对困难,盾构人迎难而上;掌声之后,我们没有停止前行。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饱满的热情来迎接接下来的每一个挑战。(文/盾构分公司汕北大道项目:周江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耐心的听众
国之重器,绢衣彩绘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纪检监督举报|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 Copyright 2017-2020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9856号-1 | TEL:023-86817561 传真:023-86817560;023-86817561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建宏路175号中建大厦 邮编:4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