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隧道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TBM项目盾构操作手童菁华
在晨光来临时结束,在夜幕展揭时开启,每天伴随的是超过12个小时的精神高度紧绷; 地深数四十八米处,空间不足两平方,闷热潮湿,高温,噪音,无网络; 远离都市繁华,数千个不分昼夜的坚守,却能感受到城市发展跳动的脉搏。 这就是重庆九号线TBM项目一名年轻的90后盾构操作手异于“常人”的工作生活。2011年参加工作的童箐华已与隧道建设结缘数载,现在的他是项目上不可或缺的一名大将。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是他的工作态度;能力突出,任劳任怨是领导与同事们对他的评价。 地深48米,12小时“超长待机” 重庆地铁九号线TBM项目拥有目前国内最深竖井,而童箐华的工作地点便是在地深48米处一间不足两平方的“小小密室”内。记者跟随童箐华来到了他的工作地点,眼前的场景不禁让人大吃一惊。极其狭窄的操作间,密密麻麻几十个按钮,不断变换的数据参数,与之伴随的还有噪声,无网络,潮湿闷热,等一系列艰苦的条件。童箐华说道,“夏天最热的时候这里能有五十多度,衣服基本是没有干的时候。”这就是童箐华坚守了数千个不分昼夜的地方。不仅如此,盾构操作是一项技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每一个被疏忽的错误,哪怕再是细小甚微,都可能会引起系统运行的一系列故障。董箐华半开玩笑地说,“有时候连眨眼都不敢耽误时间。”而这样精神高度紧绷的工作状态,他需要接连保持12小时“超长待机”,不能有半分松懈。 八年执着,初心不改筑征程 2011年刚参加工作的童箐华,是项目上一名小小的机修工。他说道,在那个时候想学习盾构操作的同事有很多,想要真正学习掌握到真本领,要历经半年的熟悉机械运转结构的过程。有一次,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本该下降的双轨梁扁担却反向上升,而此时的童箐华正在帮劳务人员扶管片,突然被夹到手指的他瞬间大脑一片空白,甚至来不及感受疼痛的侵袭。等他反应过来,手已无法动弹。同事发现事有不对,急忙将童箐华送去医院,医生说他严重骨折。第二天发生的场景让同事们目瞪口呆,只见手上缠满绷带的他再次出现在盾构机操作室内,同事和师傅们都惊呆了,“你咋还不去休息啊”,他另只手挠了挠后脑勺,憨憨地笑了笑说,“一只手受伤了,还有另一只啊!”也许就是这样朴实认真的工作精神感动了童箐华的师傅,自从这次突发事件后,师傅对这个执着上进的90后小伙更加上心,他也成为了他们那一批学习盾构操作技术最快的人。而童箐华带着的这份初心与努力,一路便是八年。 无谓“舍”“得” 用爱成就大业 每隔半个月,童箐华便要体验一下美国人的作息。“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是挑缝挤出来的。”一夜工作之后疲惫的他,吃早饭甚至都要栽几下头。有时甚至连饭都不吃,拖着身子回到寝室便瘫到在床上。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背井离乡数载的他,与家人相聚的时间也是屈指可数。家人开始一天的生活时,自己早已疲惫不堪。当醒来再次钻入“战壕”时,他们也已经进入梦乡。“我十分感谢父母对我的理解,也是他们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说到这里,童箐华一度哽咽。 当记者问到这位无名英雄的愿望时,他说道,这么多年自己修通的地铁遍布很多城市,自己却从没有乘坐过。常常是一个项目刚竣工便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目的地。“干我们这行的基本是没什么时间休息的,但我很希望有一天可以乘坐一次自己参与修建的地铁。”(文/盾构分公司重庆九号线TBM项目:刘晓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