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 中建网群 | 办公系统 | 人力资源系统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和谐企业 人力资源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重要新闻
公司快讯
最新公告
建筑文苑
集团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建筑文苑
【我与隧道这十年】汤洪亮:隧道不通我就不下去
发布日期:2020-07-29 字号:[ ]

 

十年一道坎,走在时间长河中,他是平凡的,乃至渺小的。汤洪亮,一位从中建隧道退休后被返聘回来的技术指导专家,他的故事始于43年前,经过时间的打磨,这段记忆却是愈发清晰。

43年的坚守——“我一直都在这里”

1955年毛主席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汤洪亮的人生,也受到了深刻地影响。1975年,17岁的汤洪亮去的是条件最为艰苦的湖北参加上山下乡运动,历时16个月。汤洪亮的父母都是中建五局的员工,受父母的影响,1977年,他也来到中建五局,这一干,就是43年。43年间,汤洪亮参与建设的项目有雀儿山隧道、云南螺旋隧道、重庆两江新区铜锣山隧道、山西省五台至盂县高速公路工程藏山隧道、海南西环铁路项目、郑万铁路等多项工程。有时奔走,有时坚守,但从未停止每一次勇敢的探索,遇水架桥、劈山开隧,一座座桥、一个个隧道,不仅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更是他的的青春与梦想。

43年的韧劲——“干不动再下去”

你可能会好奇,既然工作这么累,好不容易退休,有时间喘口气了,汤老为什么又愿意回到项目部。上级领导考虑到汤老的年龄劝他休息,汤老是这么回答的:“隧道不通我就不下去。”“干不动再下去。”如果说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工程的生命,那么汤洪亮就是雀儿山隧道的保护神。曾在雀儿山隧道工程中担任生产经理,主要是提供技术指导、调解劳务纠纷、落实安全文明施工。雀儿山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含氧量只有平原的55%,一年大多数时候都在刮风下雨,最低温度在零下40摄氏度,湿度仅为40%,紫外线强度为平原地区的3-4倍,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队规定,每个月每人都要下山去平原休息几天,作为工程队里最为年长、资历最深的汤老却极少离开雀儿山,这一呆,就是三年,而他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的身体受得了”。从汤老这里,我终于明白了,青春是心境,而非年华,青春非限于灵活矫健之躯,而限于志士之气,激情之盛,生命之泉涓涌不息!

43年的内疚——“最内疚的就是家人”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这是每天傍晚我站在项目部外面可以看见的场景,那一刻,有无数个家庭团聚在暖黄色的灯光下吃着晚饭,卸下满身疲惫。而我身后的那群人还在办公室里忙碌着。铮铮铁汉也有万千柔情,汤老告诉我:“我这辈子感到最内疚的就是我的家人,现场工作是动态的,不能轻易走开,不敢有一刻的疏忽,随时有塌方的危险。”每次回到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躺着休息一会,谁也不要去打扰,工作就是他的生活,“搞生产这一块,有什么爱好都得舍弃,因为没时间。”选择了这一行,就注定与家人聚少离多,戴上安全帽,留给我们的就只能是背影。

“超英”到群英,正是“超英”的精神的不断演绎,从刚开始的几十人,到现在的几千人,隧道公司从无到有。坚守的不仅是岗位,更是初心,变化的不仅是年龄,更是足迹。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建设者背井离乡,献出自己的青春岁月,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打破时空格局,刷新着中国速度,建成一个又一个的大国工程。(文/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四标:周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建”证匠心|曹亚奇:工程项目总指挥,党员先锋带头人
“粤东先锋”的故事——初心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 Copyright 2017-2020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9856号-1 | TEL:023-86817561 传真:023-86817560;023-86817561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建宏路175号中建大厦 邮编:4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