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项目上掀起了学习《梁家河》一书的热潮,这本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书中的思想内容,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以及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当积极学习领悟《梁家河》,书中蕴含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书中还强调,要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要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 唐太宗有金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常常容易在繁琐的日常生活中迷失方向,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应该怎么走,不知道该向谁看齐。其实,习主席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通过学习、了解习主席的青年成长历程,也就明确了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世事洞明皆学问——要有实干精神 到梁家河后,习近平学习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别人怎么做,习近平就跟着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向村里人请教,渐渐地所有农活都熟悉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在基层锻炼,讲究一个实干精神,体力活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不亲力亲为,就不知道其中的技巧。书本上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理论化,跟实践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我还记得我刚刚到现场的时候,盾构掘进过程皮带漏渣,盾尾积了一些渣,自己心想,巴掌大的地方,有多难搞嘛?对工人一点都不理解,以为十来分钟就可以解决,跟着工人一起搞,结果清理了快一个小时才勉强清干净,终于知道原来有些事情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的,要亲自实践才知道其中的难点。难怪人们常说“当家方知柴米贵”,不亲自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我们当代青年一定要注重实干,动手能力一定要跟上,不要好高骛远,不能眼高手低。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不断交流学习 在书中,专门有一部分内容是介绍当年与习近平交往中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进而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人在社会当中生存,就避免不了与人打交道,人应当在交流中获得信息、在交流中提高精神境界、在交流中学习进步。就举一个最实在的例子,新中国曾经经历过一段计划经济的日子,当然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封锁,一方面是我们幼稚的认为应当与资本主义划清界限,尽管计划经济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与国富民强的理想相距甚远,所以之后我们必须改革,必须搞市场经济。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和外界交流学习,不去了解经济,仅仅是闭关锁国搞自己的经济,那我们现在肯定还停留在落后国家的阶段,难有今天的成绩。国家如此,个人亦然,如果不与别人交流,自己所学所感终究是片面的,进步肯定是缓慢的。不断交流学习,更新时代精神,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适应社会,成为当代有作为的青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刻苦奋斗、不忘修身 习近平曾经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说过:“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1975年,习近平被清华大学录取。 《礼记·大学》里面有一段话说的特别贴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把理想化为现实并不容易,想干大事,就要把每一件小事干好,循序渐进,渐渐的把大事完成。毛泽东思想当中的“化整为零”也是这个理念,一整件大事一时间完成不了,那就分成零散的几件小事去完成。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就一口一口地吃。要渐渐地、一步一步地完成自己的小目标,小目标积累起来,最终也就完成了大目标,就好比平天下这等大事,其实也是从修身开始的,我们要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刻苦奋斗,不忘修身,踏实地去实现自己“平天下”的目标。(文/南宁地铁4号线项目:玉国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