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6.8°,陕北黄土高原上,有一个小小村落,名叫梁家河,‘这是大有学问的地方’。”这是一篇稿子里对梁家河介绍,让我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梁家河七年的生活。 习近平所说"陕北黄土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梁家河的七年,教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应该怎么做,而《梁家河》同样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如果说,电视机面前的习近平总书记是国家领袖的形象,那么在《梁家河》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黄土地的儿子”,一个真实的习近平。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一处处旧址,一个个为民的故事。我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用行动诠释的“为人民做事”的坚定信念;刻苦学习,不断修身的励志故事;与小伙伴交往中获得的人生学问以及梁家河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为民着想,为人民谋福利,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着想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情怀始终影响着共产党人,在《梁家河》的第一篇“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中,这一篇中,习近平时隔几十年再一次回到梁家河,在村委会的院子里,习近平深情地说:“今天能够回来看一看,心情很激动,看到大家感到很亲切。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他不仅改造、发展了梁家河,更是给人民群众带去了温暖和幸福。再次回到梁家河,他给每家每户送去柴米油盐,给他们送去新年的祝福。他真正的实现了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当人民感动的对他感谢时候,他笑着说,“是你们曾经无私的帮助我,是你们的纯朴带给我温暖,让我成长。”他用实际行动感动着梁家河,感动着梁家河所有的百姓。 在《梁家河》的第二篇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人民大坝修田,建沼气池,发展生产,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刻苦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和心系百姓,为民造福的不变初心。 《梁家河》启示着我们,无论共产党人在哪里,都要与人民结合在一起,都要以为人民着想为初心,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要为人民谋幸福,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共产党人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他在梁家河的七年中,一直保持艰苦奋斗、不断修身。他带领着梁家河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下,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打坝修地,建起了公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不仅自己艰苦奋斗,更是带领着百姓走向幸福大道。 习近平一边进行实践,另一边还强调着修身。他引用《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表达了他的思想,虽然他当时才15岁,治国尚且太早,但是一定要做的就是修身,在《大学》中,修身强调的是品性修养。而如何修养品性,习近平认为在读书。他认为阅读好的作品不仅仅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思想境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成长。一个国家的成长,教育与阅读不可缺少。 读书,阅读,教育,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无比重要的。对于我们个人,要做到格物致知,修身养性,要通过教育和阅读。习近平说《梁家河》中是有大学问的,一本好书里自有黄金屋。而一个企业更是要重视文化读书教育。自古以来,文化底蕴就是事物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成功并不是光靠实践,只有文化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使之更加稳固。 《梁家河》是一本值得反复读的书,人民应该读它,懂得艰苦奋斗,刻苦学习。懂得党永远与我们同在,坚信党的领导,跟随党的指导。共产党人应该读,牢记“不忘初心”的历史使命,为人民着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企业更应该读,我认为一个企业便是梁家河的缩影,梁家河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穷乡僻壤已经变得幸福安康。而企业发展要学习梁家河精神,懂得一个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不忘初心,为人民,为员工谋幸福,建设更美好的企业! 那么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本书对于我最大的感触便是习近平教会我要懂得艰苦奋斗、修身养性。怀揣梦想,在困难中磨砺意志,跟随党的领导,奋斗前进。这就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目标!(文/二横线二分部:柳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