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六排板房 赶来的及时雨——超英爱心基金 车出成都,行驶在成雅高速上。 关于雅安,我曾做过千万种设想。设想一个刚刚经历了七级地震,用极其冷酷的姿态把夷为平地的废墟扔给活着的人们,在被吞噬了生命之后依旧勇敢站立的城市,会以何种面貌呈现在我眼前。高速两旁的广告牌上不断有“雅安,加油!”、“雅安人民感谢你!”等字样跃出,当灾难变得不可避免,那么勇敢、善良、团结、无私和成长,足以让一个受过重创的城市感受到整个民族的力量,也是我们在灾后重建当中看到种种感人故事的源泉。 入雅安时已是傍晚。彩虹桥上,流光相随,当地的脚踏三轮车在上面往来频繁,不时传来车夫们卖力的吆喝声;青衣江畔,荧光潺潺,居民们或下至江边戏水,或在江岸摆起了场子,唱起了动人的民歌。木头房内,一位尚在营业的店面老板告诉我:“这条街上的危楼马上就要拆除了,不久后我们搬回来,一切都会是新的。”说到此处,老板有些动容,一边是经营了十几年的老店铺承载着的点滴回忆与青春,另一边是拔地而起、波澜壮阔的重建热潮、新鲜气息。“一切都朝前看吧!” 当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不再是政府的强制命令,而是每一位经历苦难、期盼走向辉煌人们的心愿。雅安之行,让我又重拾起那份久违但不陌生的民族精神,那份坚毅、顽强、勇敢、拼搏的民族意识。 来到学校,几排活动板房占据了学生平日里课间活动的操场。门牌上,标注着活动室、美术室、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字样。 雅安市田家炳中学党总支书记贾蒲欣说,地震让学校的宿舍楼和行政楼成了危房。放假前,学生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就在这六排活动板房内了。“正值夏天高温,又临近高考,老师和学生们都不敢懈怠,六排板房就成了高考学生最后冲刺的战场。” 已成为危楼的宿舍门墙上三行大字格外醒目:“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校长万松均说,校方在震后第一时间召开了“重建美丽新雨城”的主题教育活动。“要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深刻的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灾难面前,我们都责无旁贷。” 六排板房,成为了近一百六十名学子圆梦的温室,更是学校教职员工全力以赴、培养“大局意识”的实践场。再看看校门口的荣誉榜,学子们得到了一次极具意义的成长,老师们也为他们的无私、团结与善良,给社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超英精神正在向号称“雨城”的雅安施“雨”。 “感谢叔叔阿姨们对我们的帮助。”刚刚被西南交通大学录取的罗桂蓉,是获得“超英爱心基金”的八名受灾学生之一。在4·20过后,她家住房受地震影响,出现了房体倾斜,瓦片掉落,墙体开裂等现象,成了危房。听她口述:一家五口人的生计只能依靠父亲在外打工,加之近期姐姐生完孩子,急需抚养费用,家中经济十分困难。据悉,小罗此次高考成绩优异,原本已被西南交通大学的她因考虑到家里的特殊情况打算退学打工,以此来分担家庭重担。 拿过由公司党委副书记詹畅生递来的“超英爱心基金”,罗桂荣很是激动,在后来的发言中她提到,在大学期间将会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像超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 授“雨”再施“雨”,这是雅安受助学子们表达的最多的,也是最强烈的一点。新华社四川分社的孙老师在采访完受助孩子后说:对于这群孩子们来说,学会感恩是此次灾难带来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无论是“超英爱心基金”还是其他第一时间赶来救援的社会群体,大家饱含着对亲人般的温情与关怀,置身于灾难过后仍就挺住脊梁人们的背后,给予他们最坚实的臂膀,这是授“雨”的过程;等那些抬头仰望,寄希望于未来并茁壮成长的人们懂得团结、无私、善良之后,再把柔情的目光转向他人,这便是再施“雨”的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授与施定能形成最美的民族荣圈。 还记得公司组织为雅安学子捐款的那一份庄重;还记得收到海拔4377米雪域高原的雀儿山项目寄来善款的那一刻心情;还记得公司东北、山西、贵州、广东等片区项目积极为灾区捐款的那一片赤诚。 学习超英精神,如何润物无声,发自内心并感同身受,我想此次“超英爱心基金”雅安助学一行让我受益匪浅。(刘昊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