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我成为了中建五局隧道公司的一员,并在入职培训后加入了长沙地铁五号线二标五工区项目部这个大家庭。很快,项目部便针对岗位及个人的特点,为每个新员工配备了一名专业导师,负责全面地传授业务技能、安全知识和工作经验,帮助徒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与师父的第一次见面,在他刚外出考察回项目部的时候,那一张略带严肃的黝黑脸庞令我记忆深刻。“等下上工地去”,这便是师父对我说的第一句话,简单干脆,一如师父果断干练的性格。那时候,我的心里是忐忑的,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导师好不好相处。 于是,一个刚在外奔波了数日的师父,一个刚出大学校园的懵懂徒弟,就这么上起了晚班。师父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负责敬业,眼里所见总是质量与进度,心里所想皆为承诺的大小节点与工程的顺利推进。在基坑旁,我问师父,“怎么才能管理好现场”。师父略有所思,说到,“把现场当作自己的家,家里如果很脏很乱,你知道怎么去收拾整理,工地也是如此”。 那天晚班,师父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电话号码,有现场主体队伍负责人,有土方队伍负责人,有钢支撑负责人,有塔吊领班……,每念完一个号码,他都是耐心地给我讲什么情况下找谁。晚班中途值班室吃宵夜的时候,我问师父选择建筑行业后不后悔。师父对我说,建筑行业比较辛苦,流动性大,生活不是太有规律,但是,当你经过自己曾经流过汗水的工程,当你自豪地对身边的人说,瞧吧!那是我奋斗过的地方!这种成就感不是其他任何行业的员工能够理解的。 肃然起敬之余,我无意间看到了师父的微信头像,那正是他和妻子的结婚照,透过满屏的恩爱与甜蜜,我似乎能感觉到这位工地硬汉的柔情,谁说四处漂泊的工地汉子不爱家,不顾家,但是,当人们不用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当人们出门就能坐到舒适方便的地铁,当一条条铁路、高速公路通向祖国的偏僻一隅,我想,我师父和其他坚守施工一线的建筑行业者已经做出了选择。 与师父相处的近两个月,这一段时间恰好是保证盾构下井的关键时期,师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基坑里面,很多时候连一日三餐都很难保证,挖机的轰鸣、焊接钢筋的烟雾、渣车扬起的灰尘,在他看来早已习以为常。打标高、挖土方、绑扎钢筋……,很多事情他要么亲力亲为,要么旁站监督。 正是在师父等五局人创精品工程的严格要求下,公司接连打赢了扭亏脱困的“歼灭战”,创新发展的“翻身仗”,科学发展的“攻坚战”,相信在导师带徒等体系影响下,一代代中建五局人的精气神定将薪火相传,那么,距离“十三五”提质发展“持久战”的“胜利”还会远吗?(文/隧道公司盾构分公司长沙地铁5号线项目部:陆彦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