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
《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师者,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师者,为天下万千学子授业解惑,指点迷津,助力学子勇攀学业高峰!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自我进入五局以来,所遇之人,所识之人,无一不对我有过帮助,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又或是偶然的一个举止。皆对我有点拨之用,兴许少走了弯路,也让我更快的适应这里的环境,以及这里的一切。可偏偏唯独一个人,让我从内心感激。
我与他第一次眼神的交汇,便让我感受到了他眸子里深邃如海的辽阔,仿佛能一眼看出我的心思。自此一眼,从此便结下师徒情谊。
盾构施工是有白班夜班的,那时的我,对盾构法施工的原理毫无所知,一窍不通。当我上白班的时候,我师父就安排我去负责场地的排水工作,沟渠清理,然后下午就让我认识主要材料,半个月下来,盾构施工所需要的主材已基本了解清楚。晚班的时候,就对着监控视频,拿着图纸跟我们讲解盾构施工原理,施工工序,先后顺利,如何能更高效的施工,不耽误时间。还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讲解盾构机操作应注意的问题,熟悉地层情况,对铰接控制,土压的保持,注浆压力的控制,渣土的改良……无数个夜晚,无数个白天,每当发现我有不懂的地方,总是第一时间不耐其烦的讲解。
每一次的解惑都让我获益良多,每一次的交流都如沐春风,每一次的指教都如同以此升华。感恩我的师父,师父领进了门,修行靠个人,但这份恩情深似海。足矣铭记!
天涯有尽处,师恩无穷期
人的一生,所见之人凡有益自身修养者,皆为师。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
自我们最初记事开始,师就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从小学到大学,从生活上、学习上无不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在思想上引领者我们,带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我们中国传统的修养,知羞耻、明善恶、辨是非、懂礼仪。
千百年来,又有多少人把老师比作春蚕,比作蜡烛。他们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使多少少年成为华夏的栋梁,谁又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少汗水与心血,也许老师们就算两鬓白发,满脸皱纹,也在用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需要的学生。网络上层出不穷的一则则感人肺腑的新闻,就是最好的见证:
2013年7月20日未来网报道“老师一生未成家山区教学 毕生积蓄励学生”。
2013年11月23日网易新闻报道“退休老师捐190万积蓄助学 称钱要花在有用的地方”。
2011年9月1日新华教育网报道“"抠门"老师没一分钱积蓄 43年资助贫困生100多”
……
故,报师恩,乃德也;值得永远铭记,没有期限!
功名世人传,精华照九洲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可以将自己的每一处有用的地方,都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我想这应该也是师者最为自豪的事情了吧!
师德,在教学育人通过无数前辈终其一生将人生所感悟、总结出的共识,全部奉献给所需要的人。孔夫子践行“有教无类”、“诲人不倦”;韩老夫子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陶行知先生毕生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倾其所有,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他们感人至深的言行壮举的动力,都是源于对学生最大的尊敬!为师者而言,以此为荣。
为人之师,就算身负功与名,却不为之所膨胀,依旧沉淀自己,升华自己,将毕生的精华倾囊相授,留给后世人精神财富。给迷途中的你我他点亮前行的路!
今日,教师节,祝福天下为师者,在桃李满天下的同时,均能收到学子无尽的关怀与尊重。因为在一个尊师重道的氛围中,将会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富国强民的有力保障!(文/隧道公司盾构分公司长沙地铁4号线汉王陵公园站: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