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惆怅,只因自己是个常思考的人,伴随科技进步,流年易逝,青春不再,转眼间所有美好的念想都开始消隐在日渐深刻的皱纹里。年轻时光鲜的样子,鲜媚的笑容早已定格在那一张张老照片里,感叹着“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无奈,因为不想辜负这老来的岁月,于是告诉自己,做个淡淡的女子,优雅的变老吧!然而,落寞将自己暴晒在阳光灿烂的地方,想让心暖起来,把忧伤也晒得明媚些。 彼时,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若幸福,不写忧伤;红尘满界,不道惆怅。这大概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吧?所谓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憎恨、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从来到这婆娑的世界直至离去,我们在这八苦里苦苦纠缠,为难自己,为难他人。顿悟的人,尽管很少,但能脱离,过着不悲不喜,云淡风轻的日子,不得不说是佛学里的圆满。而我们大多数人会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挣扎,沉浮,然而却被岁月的长河所湮灭。 忧伤,是一种很娇柔的情绪,还有些奢侈,因为它会剥夺每个人快乐的权利,即使在喧闹的人群中,它依旧像一个蛰伏在阴暗处的鬼魅,你一个分神,它便会摄取你的灵魂,主宰你的思想,那么剩下的人生将在一片晦暗中度过。 彼时忧伤,觉得心中有牵挂,有念想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如鲠在喉,吞咽不得,着实难受。朋友说:“莲花不苦,苦是莲子,让心空着,思念亦不苦,苦的是让心空着,没有人值得自己想念”。如此想来,忧伤便是冬日里呵在玻璃窗上的雾气,只要外界稍稍温暖,便会消失殆尽。 彼时忧伤,会说自怜自爱的话,会把心情付诸文字,将忧伤无限放大,剪一个寂寞的身影给自己看,与其说习惯了独处,不如说是害怕失望。泛旧的教科书里一幅插图告诉我:“没有人爱自己的时候,要学会自己爱自己,你不坚强,懦弱给谁看。”想来,只要自己心存温暖,爱惜自己,忧伤便是给生活增色的烟花,绽放一瞬的美丽,然后无影无踪,而你的生活还得快乐的继续下去。 驱赶忧伤阴霾的不二法器就是幸福吧,认真审视现在的自己的生活状态,不由得嘴巴轻轻上扬,想来彼时的忧伤的确够矫情的了,不写也罢! 惆怅则是一种温床,让我们陷在某种悲伤里无法自拔,我们将这种悲观看做一个点,无限的放大,结论性地认为所有的结果都已注定,等待,只是为了验证那个结果一定会出现,然后让自己无限惆怅。 迷信似乎也更加大行其道,属羊似乎变成了一种忌讳。那时,没有选择性的看书,读了一本叫做《属羊女子》的书,看的自己心惊胆战,为书中女子的命运,也为自己的命运深深担忧。奶奶拜佛时,曾陪奶奶同行,寺庙里有副对联,写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想来自己真可笑,总在担心明天的事情,一不小心,把今天也辜负了。给自己取名山羊不吃天堂草,源自大作家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守得住自己的内心,便能得到安好。想来,我只要把自己维持的美好便是了。 彼时惆怅,总在踮起脚尖,想要带够自己拿不到的东西,结果是东西是够到了,自己被砸伤了,很狼狈,进而发现自己念念不忘的东西不过尔尔,突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总以为上天的礼物袋里会装着糖果,伸手进去取,竟然藏着毒蝎。与其说是愤恨,不如说是失望。渐渐地明白了,心态的平和才是真正的幸福,我守在自己的岁月里看聚散,得失,荣辱,看着看着,于是一切都淡了。 尽管懊恼了很久,惆怅了很久,庆幸自己终于守住了自己的安宁。既已安好,便不道惆怅!(文/隧道公司龙洲湾项目:曹彩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