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 中建网群 | 办公系统 | 人力资源系统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和谐企业 人力资源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重要新闻
公司快讯
最新公告
建筑文苑
集团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建筑文苑
新时代“淮海战役”的核动力——记中建隧道徐州地铁1号线彭城广场站总工程师高东波
发布日期:2017-08-17 字号:[ ]

  他是2010年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后来他成为了重庆隧道精通注浆堵水技术的“梁山”好汉;他是中建五局第一批走进深圳地铁项目摸索的“先行者”,后来他是能熟练操作盾构机、精通暗挖工法的优秀技术人才。他是高东波,是徐州地铁一号线彭城广场站的项目总工程师。

  2014年10月,一群年轻人来到“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徐州,一支活力军在这个有着厚重历史底蕴、习惯用鲜血浇筑胜利的地方扎根下来,他们是“徐州铁人”——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徐州地铁团队。他们经历了一场场攻坚战、突击战,如今正势如破竹、气势如虹,随着徐州地铁1号线文化宫站、火车站站、西安路站的陆续封顶,彭城广场的建设也正在紧追慢赶,提上日程。在这场持久鏖战的战斗里,涌现了一大批战无不胜的“铁人”,他们像最锋利的兵刃、最有力的后盾、最多谋的智囊,在这场硬战里熠熠生辉,而高东坡就是这个优秀团队中的一员。

  宝剑锋从磨砺出:七年的总结与沉淀

  2016年7月,高东波从深圳来到徐州,挑战这个号称“江苏最难,全国罕见”的车站——彭城广场站。彭城广场站是徐州地铁线路最大的地铁站,共有17个出入口,同时它也是全国地铁领域基坑最大的地铁站之一。作为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车站,车站施工涵盖明挖、盖挖、暗挖多种工法,其施工难度及风险高,施工工期压力大,是徐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在经历了紧张的“7.30”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围闭后,9月20日迎来了彭城广场站的正式基坑开挖,意味着车站在基坑超大超深,砼支撑纵横交错及格构柱林立密布的情况下,必须克服重重困难进行施工。经历9个月、六个阶段、五道砼支撑施工后,彭城广场站于2017年完成“6.30”全部土方开挖。

  高东波讲述这些片段的时候不自觉地提高了音量,眼睛里闪着光,然后又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我能清楚地记得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技术先行,所以我们的技术可行方案永远在施工前头,我们的思维模式永远在方案前头。”他握笔,在纸上边画示意图边详细介绍了当时放坡开挖的方案变动,怎么通过拉槽形成“L形”马道,然后更改为“人字形”马道,最后变为“双S形”马道,以及如何通过坡度变化配合渣车下基坑出渣等,笔尖在纸上圆润流畅地滑动,配合着高东波的神情龙飞凤舞。仿佛他不曾历经过一个个挠着头皮修改方案时深邃的夜,不曾经历过坐在办公室电脑桌前面对空白稿纸的绝望和无助;仿佛他不曾见过会议室外遥远天空里的月,不曾见过兄弟们眼睛里彼此的胡茬和黑眼圈。

  “6.30”彭城广场站土方开挖完毕,标志着徐州地铁1号线全部车站土方开挖完成,为即将到来的左、右线盾构过站做了最坚实的准备。而在这场鏖战里,高东波俨然是最可靠的技术保障,最强劲的核动力。

  吾将上下而求索:戴其冠则承其重

  新时代的“淮海战役”是一场走向现代化的战争,地铁已是摩登生活时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解放人们的时间就是解放人们的自由。在这场战争中,兵法与谋略是灵魂,那么技术方案就是灵魂的动力。作为彭城广场站的总工程师,高东波主要负责车站技术工作,实验、测量、协调,这意味着他身兼技术和管理双重身份,肩上的责任和重担也是成倍的。

  高东波说:“我是幸运的,一毕业就去了当时最难的重庆中梁山隧道项目,所以它最后也给了我最多光环,后来又赶上公司第一个地铁项目深圳地铁9号线,也学到最新、最有用的盾构和暗挖技术,现在我又和老领导、老同事一起挑战这个新的难题。”,听到这段话,便能猜到他当时是乐于接受这个挑战的,现在的语气里仍有当时的那份欣喜。

  截至目前,有关彭城广场站的技术施工及具体工法方案已超过300个,相当于一个普通车站的6倍,可能是格构柱的切除抬高,可能是车站底板的安装,这都需要一个个具体可行的方案。前不久,他们刚刚解决了将近50吨的钢模台车入洞的问题:究竟是组装进洞还是拆卸进洞?如何入洞?如何进行二次衬砌?这些陈列在高东波面前的问题终于在一个个构思里,一场场讨论中,一遍遍修改里,一次次总结中得到解决。没有可以参考的资料,没有可以对比的数据,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高东波只有埋头苦干,摸索中前进,努力干出成果,成为来者的取经之处。

  如果说技术是车站施工的原动力,那试验室工作就是一场自我体检。试验室是最累、最不起眼甚至不讨好的工作,高东波无时无刻都得关注其中的进展和动态。从原材料的取样到数据分析,再混凝土取样和质检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可,事无巨细,他都要一一过目,如果说技术方案要求高东波放心大胆地进行设想和构思,那么试验室就要求他心细如发地去关注每个材料的每组数据。工程的测量则更是个精细活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相关协调工作也需要他合理、准确、恰当的传达与沟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彭城广场站会经历更多的“节点”,而在“节点”实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高东波表示,只要有活跃的思维、巧妙的构思、合理的方案,就能保证技术先行,成为稳步生产的动力。

  一手执笔一手茶:勤恳工作与热爱生活

  午后来到高东波的办公室,不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寒风萧萧,你肯定会看到这样的场景:高东波和衣仰靠在座椅上,呼吸绵长,甚至有着微微的鼾声,办公桌上摆着几本书,一杯冒着热气的茶,亮着的电脑桌面上打开着一个备忘录,上面记录着午后或者明日的行程或待办事项,他正在沉沉的睡梦中,又似乎随时准备醒来抖擞着进入工作状态,即使寝室只有一墙之隔,即使隔壁有着绵软舒适的被窝。“我已经近四年都保持这样的午休习惯了,这样方便,能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也方便别人来找。”高东波抿了一口茶,微笑着说。

  高东波是个作息规律,规划严谨的人,同时他也热爱生活,喜欢阅读。他始终保持着六点起床的习惯,他说这让他觉得他比大部分人活得清醒,每天早上,高东波会查看他前日记录在备忘录里的相关日程和工作,进行工作内容的确认和工作新任务的规划,并趁着晨光,去施工现场查看施工进展,再开始一天的工作。

  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让高东波的语气里一直洋溢着愉快和满足,他毫不避讳地谈及他的幸运,也掩饰不了家庭的温馨与和乐,他感恩着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也欣喜于自己的经历和成长。周末高东波也会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时间,去附近的书店翻翻书,静静心。他喜欢科幻小说和历史人物传记,心里住着对宇宙万物的奥秘充满好奇的少年,又试图在他人的一生阅历中得到经验和探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东波始终秉持着“技术先行”的信念在这场战役里带领大家奋斗,他们一路披荆斩棘,而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文/中建隧道徐州地铁1号线项目:崔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丽人赋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纪检监督举报|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 Copyright 2017-2020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9856号-1 | TEL:023-86817561 传真:023-86817560;023-86817561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建宏路175号中建大厦 邮编:4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