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筑城,三为国都,在这个因江而兴,因水而盛的美丽古城,一群充满活力的中建隧道人正在演绎着一个个富有激情的施工故事, 他们正在大力建设美丽龙洲湾隧道PPP项目,面对诸多困难,不畏艰辛,迎难而上。
中建隧道龙洲湾项目自2017年5月开始启动“三创工作室”以来,率先启动6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一名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为核心开展各项活动,项目上的每个人都在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做的虽是小事,却彰显了中建隧道人不一样的气魄。在这里,涌现出一个个值得我们致敬的人。
岗位能手——邓春丽
她不施粉黛,豪气万丈,热情似火,有着清爽的气质,说话带着不紧不慢的一腔四川口音,是项目综合办公室的顶梁柱,她是邓春丽。邓春丽于1988年12月进入中建系统工作,先后服务于哈大铁路项目、石武项目、白象绿洲项目、仁怀盐津河二桥项目,现担任龙洲湾隧道工程项目二分部综合办公室主任。
在员工食宿方面提供保障,同时改善了项目办公条件;在后勤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自己所在的平台为员工谋取福利,让大家在工作之余舒适运动放松。她工作认真负责,服从组织安排。在每月组织后勤服务人员交底、考核、食堂满意度调查等活动中,有效保证了项目后勤精细化管理;曾多次参与各级检查,较出色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做事稳重踏实,能吃苦耐劳,是一个执行力强、刚毅且活泼开朗的人,对待工作和生活有着极高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乐于接受新的挑战,能够很好的调动团队中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员工们的好评,她看似粗犷,却能将每件小事做好。
28年如一日,每天都保持着不懈的激情,因为这份激情源自对工作的热爱;她常说自己的工作没什么大事,但对待每件事都按照大事在做。她工作着、快乐着,一贯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好事讲谦让,难事自己办,事事处处以身示范,为职工做出了表率。
2016年,邓春丽获评中建隧道“优秀员工”称号,同时个人绩效考核多次获A,获得项目7月岗位能手称号。
服务能手——郑建东
七八月的重庆,如火似得炙热,酷暑难耐,这里高温基本持续五个多月以上,在这期间,我看到了在骄阳下汗流浃背的他,不辞辛苦;看到了在深夜里加班的他,又累又困,可是笑傲如常;看到一个个工作面的完成,他会心的笑了,他就是龙洲湾二分部的施工员-郑建东。
他,看起来瘦瘦的,脸上常挂着笑容,一米八的高个,一名95后,在高强度的日常工作中,郑建东释放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展现出创新破难的气魄,做事毫不含糊。
“费力又费神”,这是他总结出来的工作性质,施工员,这个岗位在施工工地,是最重要的一个岗位,还需要施工员有很强的责任心,而责任心越强,费的神就越多。
人们常说做人要多看别人长处,但施工员正好相反,他就是专门找短处的。施工员就是要专找施工问题,问题找多了,就容易要得罪人。钢筋焊接不饱满,模板立模不顺直,填土厚度过厚了……错误找多了,和施工队伍的矛盾就随之而来,所以这份工作特别考验施工员的沟通能力,但是只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要求把关正确,越坚持原则,越受人尊重。
“以质促行,以行促优”,他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他一直履行服务劳务的准则管理现场。2017年5月,公司推出成立三创工作室的通知,郑建东作为其中一员,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作用。当时赵家坝立交现场有一处需要浇筑混凝土,但是如果从搅拌站运送过来,既耽搁时间,又浪费财力物力人力,双方都不愿意。因此,他及时向项目领导反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最终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为项目节约了成本,促进了与劳务之间的关系,并获得7月份服务能手称号。
“喂,什么?模板支好了,好,我马上到……”他立马放下碗筷,奔向施工现场,忘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思考着:是什么让他对自己的工作如此执着与热爱,也许这就是一种职责与信念吧!
“妈,您身体还好吧,好,等过段时间不忙了回去看你。”这句话不知道已经告诉妈妈多少次了。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人的努力是无限的,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这样的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像这样的岗位能手还在不断涌现,“三创工作室”的成立为充分发挥职工岗位创新起到了主体作用,它激发了每位职工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调动了人人争当岗位创新领头羊的积极性。龙洲湾项目将进一步扩大“三创工作室”效应,培养更多的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项目节约成本,提质增效,提升项目盈利能力,为实现中建隧道新一轮发展夯实基础。(文/中建隧道龙洲湾项目:曹彩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