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革命戏剧家田汉愤于民族的危难,创作了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于被捕前仓促将剧本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写在一张包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托人转交共产党人音乐家聂耳谱曲。 那张香烟纸曾被茶水濡湿,字迹模糊不清。聂耳仔细辨认后,以火一般的激情投入创作。前奏曲以嘹亮的进军号开始,引出高亢激越的呐喊;中间反复唱出叠句:“起来!起来!起来!”把音调推向高潮;结尾原为“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聂耳将“飞机大炮”改为“炮火”,并在末尾又加了一个“进”字,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气势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1935年4月,为躲避敌人追捕,聂耳东渡日本,不久就把定稿的歌谱寄回祖国,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录制这首歌曲。于是,伴随着全国救亡运动的热潮,《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1949年8月20日,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历时1个多月征集国歌。收到应征歌词694首,但经评审,都不够理想。这时,曾留学法国,对《马赛曲》有深刻印象的画家徐悲鸿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怎么样?”语惊四座,顷刻得到许多政协委员的赞同。 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丰泽园颐年堂会议室召集协商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座谈会。当汇报到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提议时,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这一方案。他说,这支歌曲很雄壮,很豪迈,有革命气概,而且节奏鲜明,适合演奏。 最后,毛泽东综合与会者的意见说:“大家都认为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最好,意见比较一致,我看就这样定下来吧。”他转而严肃地说:“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但还是受着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们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须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的歌词好。” 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们,每每以发自内心的歌唱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荡漾起幸福和自豪。而每当从电视中看到我国领导人出访,他国上空同样响起那豪壮之音时,总会从心底感到这是中华的声音在向世界宣告他来自于一个伟大的国家。在世界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中,每当国际冉冉升起国歌奏响时,所有的人都直视屏幕,所有的人脸上漾起无法抑制的激动。此时无声胜有声,十几亿的人的心融合了。我想,如若我能使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庄严地响起在世界上空,想必激动的心情比现在更甚。那将是一次感情的升华,是最庄重最伟大的时刻。 尽管有人在追随流行音乐的同时遗忘了它,尽管有些不肖子孙不但对过去的艰苦岁月甚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不屑一顾,但我仍然爱它并为之骄傲。我愿它的声音更嘹亮、更强劲、更光彩万丈。只要你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又怎能不这样想呢?但愿那些不肖子孙多听它,多唱它,直至唱出一个有良知的人的感情。 爱国,不一定需要滔滔不绝,也不一定需要有宏伟的构思,只要有一颗心,一颗全心全意为祖国的心。深沉的爱是悄无声息的,是从心底默默流淌出来的。听到《义勇军进行曲》我的全身都充满了沸血,感觉到好像原本安逸的生活一下子活了起来,有了更多的激情,更多的活力,也会感觉到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多么的富有诗意。更会感激党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更会带着感恩的心去过每一天生活,去体会每一天的生活,也会带着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去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对于社会上那些做坏事的人,当你们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你们不会觉得心里有愧于自己的心吗?不会觉得害怕吗?当听到如此震撼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前进!”你不会觉得心里七上八下的吗?当你在做坏事的时候,不会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党的栽培、对不起现实安稳的生活吗?尝试去找一份安逸的工作,你会发现原来平凡的生活是这么简单的,也是这么幸福的,踏踏实实的去做每一件事,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充实而又快乐。这远比每日提心吊胆的活着来的好。 对于那些想不开而轻生的人,当你们想要放弃生命的时候,是否想过党和为党付出的那些人,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当你听到《义勇军进行曲》中如此震撼的声音,你是否想到民族之复兴,国家之强大,人生之美好?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好好的继续前进。“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新时代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 《义勇军进行曲》中所描绘的景象只是冰山一角,远没有党和为党付出的人做的多,从《义勇军进行曲》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如此震撼人心地澎湃,可想而知,党和为党付出的人的努力,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我很感谢强大的国家和党给了我们安稳而舒适的生活,这也不断激励着我奋勇向前。(文/二横线一分部:王一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