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背井离乡、告别亲人,扎根深山荒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浇灌出一座座团聚的建筑、一条条回家的道路。 在万千的建筑工地中,有着万千的普通施工员。而在四川蓉城的一个地下管廊工地上,参差错落的脚手架和钢筋间,一顶有着蓝色“CSCEC”标志的白色帽子在其中格外瞩目,帽子的主人穿着蓝色的冲锋衣,背着挎包,站在基坑里拿着图纸比划着、思索着,频繁的电话不停地将他打断,将一个电话从耳边拿下来的同时又拿出另一个手机打开免提键:“嗯嗯好我马上过去……哎那个你让泵车从简三路走,这边堵车过不来,罐车我再通知……”细密的汗水从他的鼻尖渗出,不知名的黑虫子肆意叮咬着他的脖颈,但帽子的主人却毫无知觉,只有估计是感觉到了疼痛才用手驱赶一下蚊虫顺便用袖口蹭一蹭鼻尖。帽子上的A-30表明了他的身份:马明!一个像电影里小马哥一样潇洒的师兄! 要说在成都管廊工地上谁每天打的电话最多、平时说的话做少,谁日常的步数最多、坐通勤车的次数最少,工程部绝对会异口同声的说:小马哥!每一处施工现场都能看到他行色匆匆的身影,每一架泵车罐车旁都能听到他指挥协调的声音。这是他对工作的尽职尽责,是对建筑事业的无限热爱,更是对家人生活的默默付出。 小马哥,这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从东大的校门走出后,去工地做了身边人都嫌苦嫌累的施工员。凭着东北人豪爽豁达的性格,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施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披星戴月,日晒雨淋,一干就是三年!这个一直都积极乐观的人,为了自己喜爱的工作,从漫天雪花的东北来到淫雨霏霏的西南。 平凡创造感动,责任承载力量。小马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犹如一颗碎石、一块沥青,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基坑内、融入管廊中,抒写了一个普通施工员的情怀,展现了基层员工拓展幸福空间的靓丽风采!(文/成都管廊:陈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