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爱好读书;各类书中,爱读历史;各类史中,最爱《资治通鉴》。书中的帝王将相有的君臣同心,共享尊荣;有的面折庭争,身诛国灭。兴衰成败,皆在用人。 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开篇,记录了从周威烈王(公元前403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1362年间的历史。记录的第一个正面人物便是魏国国君魏文侯。战国初期,魏国贫弱,魏文侯求贤若渴。当时在闹市中有一德高望重的名士,姓李名克(后封于段,为干木大夫,又称段干木),魏文侯想请他做官,多次拜访,李克始终不见。魏文侯每次经过李克家门皆扶轼(车前横木)致敬,并且命当地官员每月给他百万钱财作为俸禄。最终李克被魏文侯的诚心所感动,答应入朝为官。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魏国,有人劝说秦王:“魏王礼贤下士,有段干木辅佐朝廷,上下一心,不可妄动”。秦王听其劝,遂停止对魏用兵。 魏文侯二十二年,魏国选丞相,当时有两个备用人选,魏文侯左右为难,问李克。李克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时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意思就是看一个人就要看他平时喜欢和什么人一起为伍,富裕的时候钱财是如何支出,是否自私自利,贪图享乐;当官的时候看他举荐什么样的人才;遇到困难的时候看他是否守住本心;贫穷的时候看他是否取不义之财。魏文侯听了李克的话之后,马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魏文侯除了礼贤下士,虚心听取下属意见,同时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有一次魏文侯与群臣喝酒,酒到半酣突然想起与虞人(看守森林的官员)有约定,一起打猎。当时外面下着大雨,群臣都劝说他不要去了,但魏文侯不为所动,毅然驾着马车前去赴约。君主待自己尚且如此严格,更何况魏国的官员呢? 通过礼贤、用贤、自贤,魏文侯让魏国逐渐强盛,最终实现了其政治理想,使魏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第一个霸主。孟子说:“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路人”。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治国如是,治企如是。(文/重庆分公司重庆轨道九号线3标:潘惟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