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口岸站车站主体结构上方是深圳湾口岸公交场站,深圳湾口岸站人流和车流高度汇集,既要给地铁建设挪场地,又要保证口岸公交线路正常运营,项目创新采用先建后拆模式。因此,一座崭新的公交场站在科苑南路东侧的一个山坡上悄然新起,并于10月21日早上6点投入使用。 据悉,深圳市轨道交通13号线深圳湾口岸站新建公交场站位于科苑大道以东,内环路隧道以西,西一路以南、加油站连接路以北。占地面积约1.35万平方米,站内共设置80个停车位、3个到车位和6个发车位。配备独立计费的给水和电力,配备独立监控设施和道闸系统。由原场站搬运10组办公用房和新建监控室组成场站配套用房。 为了加速深圳地铁13号线项目建设,同时方便市民出行,在“两宜党员先锋队”的带领下,短短12小时内,原公交车站顺利完成搬迁。 提前策划 细化交底 为确保项目工作安全有序、和谐、环保,深圳地铁13号线一工区-1项目在项目经理黄两宜的带领下,坚持“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的原则,提前策划有序组织,并多次组织策划讨论。 深圳湾口岸站是深圳地铁13号线最难搬迁的车站,涉及海关、边检、公交场站等13家产权单位拆迁协调,外部环境及工艺极其复杂。搬迁前期,协调经理罗世全、雷军通过强化与业主、产权单位的沟通协调,顺利完成了本年度项目上最大的前期工程征拆节点,助力公交站搬迁进展。 前期主要负责人王正国、王维组织项目全体人员针对搬迁策划进行人员分工及细化交底,主要分为8组,现场负责组、协调配合组、新址接收组、旧址打包组、交通疏散组、安全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突击组,大到通讯管线改迁、搬迁往返路线设置,细到旧地物件打包编号、旧标识标牌迁移等。每一组的工作职责及注意事项都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高效、有序衔接,安全、快速搬迁。 工作梳理 查漏补缺 为了顺利完成公交场站的搬迁,深圳湾口岸站项目部的全体工作人员都鼓足了干劲。各工作组现场踩点及组织内部会议,梳理工作内容,进一步熟悉小组任务查漏补缺。 项目部各分管领导每天都会去施工现场巡视,和现场管理人员、劳务负责人碰头讨论,以场景模拟动态模式梳理工作任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遗漏任何一个角落。工作梳理、小组会议反复进行,只为确保公交场站搬迁圆满完成。安全总监在会上建议,每个办公房是由2个U型板房拼接而成,要确认好是否能一次性托起,板房内物品是否需要全部清空再进行托吊。黄两宜在会上指出,搬迁一完成要立马进场做围挡,相关准备工作提前到位,后续工作衔接很关键。 齐心协力 共保节点 为有效降低搬迁对正常运营的影响,为保证搬迁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项目部整合资源,合理部署,动员项目全体人员及劳务负责人全力配合搬迁工作。 万事就怕“认真”二字,就算是一条小小的交通标线,在施工之前,我们的工作人员都会弹线找准,确保横平竖直宽一致。现场人员也是夜以继日地奋斗在工地第一线,到了饭点就坐在地上,一碗盒饭对付,“吃饱了,继续干!”地下管线密得像人体的毛细血管,管线工程师及工人们不分昼夜地探索,一条一条有序迁移。 20日晚6点,集合全体人员做搬迁动员及安全交底。晚7点,第一个办公房被顺利押运到新址,第一车押运负责人将押运货物转交,神圣而光荣地完成第一步,“这是第一间办公房监控室,请查收”;21日凌晨2点半,新址工程负责人胡琳拿起手机呼出一口气,如释负重般汇报到“最后一块集装箱安置完毕”,凌晨5点“新场站水电均已完善”,现场搬迁负责人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大家辛苦了”。 提前部署、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态度,这就是我们隧道人敢拼不畏难、敢做有担当的生命底色。随着深圳湾口岸站工作的全面打开,接下来项目部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精心组织策划,狠抓过程管控,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施工进度。(文/华南分公司深圳地铁13号线一工区-1项目:邓双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