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 中建网群 | 办公系统 | 人力资源系统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和谐企业 人力资源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重要新闻
公司快讯
最新公告
建筑文苑
集团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新闻
聪明还要有见识
发布日期:2012-02-24 字号:[ ]

 

司马光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给我们展现了蔺相如光彩绚烂的人生片段,其中完璧归赵一节更是让一个一心为国、不畏强权、有勇有谋的政治家、外交家形象跃然于纸上。可王世贞却在《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中讥讽其不过是纵横家的权谋机巧而已,这是为何?
故事开篇,赵惠文王开宗明义,用简短的十五个字陈述了事件,并提出了疑问。“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在得到蔺相如“秦强赵弱,不可不许”的结论后,又直接掏心窝子的把正纠结于心的事说了出来“取吾壁而不予城,奈何”。然后相如以给壁不按约定给城则秦理亏,秦求壁而赵不给壁则赵理亏,来安抚赵王。最后赵王说出最后一个疑问:谁可使者?蔺相如当仁不让。很多人把这一段对话当作是蔺相如有见识的佳话,在认真分析了秦赵两国形势,甚至牵扯到道义上的平衡支撑,做出献壁取城的决定。果真如此么?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秦国对赵国一直是想有所动作的。时秦在位的昭襄王是致力于武力扩张的,在其前二十三年秦王生涯当中,曾对楚、韩、魏、齐等国进行了征伐。昭襄王二十四年,秦国将箭头指向了与其领土接壤的赵国。而此时的赵国对于秦国来说依旧是一个很大的谜团,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政策推广下变得益发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这使得秦国不敢小觑赵国,赵国国力成谜;接武王班子的赵惠文王先诛杀了自己兄长,又以非常手段饿死了自己的父亲赵武灵王,形象铁腕与否成谜。两个谜团,让秦国迟迟不敢轻易动作。
再者还要说明的是,秦国到底有没有理亏。王世贞认为这里关于是非曲直的考虑是多余的,就连侯卫东也在《士时代的痛》中指出:完璧归赵不过是秦为了摸清赵国的底牌。秦为了得到玉璧,又斋戒五日,又设九宾之礼,最终还因蔺相如偷将玉璧送回赵国而没有得到玉璧,这难道就没有理亏的地方么?在列传中,秦被赵视为虎狼:“秦贪,负其强”。可这个又贪婪又强大的国家为何没有因此而直奔邯郸强抢玉璧呢?实在是因为玉璧非秦所想要,既不想得壁,城自然是不想予赵的。可赵诚惶诚恐的一番折腾之后,让秦看到穿了赵的底牌,终于在两年后开始对赵进行了军事行动。侯卫东在其文中感慨,假使赵壁不予秦,则看出赵底气十足,实力较强,领导人斗争意志坚定,则秦依旧不敢擅自行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蔺相如在会见秦王时的智勇表现。又呈玉石俱焚状,又是大义凛然状,活脱脱一个铁齿铜牙,盐水不进的士大夫形象。又巧还玉璧,在戏弄完秦国自王下臣后全身而退,真不愧是苏秦张仪皆不如的战国时期头号说客。其实事态的主动权在秦王而不在相如,两人一碰面,秦王大可不必理会相如一番说辞,强抢玉璧;也大可不必斋戒后以九宾之礼受壁,再番受辱;在听相如说玉璧已归赵后,也可遣员大将直捣赵都,抢回玉璧;也可听从秦臣建议,以此戏耍秦为借口,先杀相如而后讨伐赵。以上秦王均未所动,原因只可能是,时机未成熟,但心理已有伐赵准备。于是让蔺相如带了个大大的借口回去,等时机一到,便把借口说出,一举伐赵。这笔政治账,恐怕蔺相如算的不太清楚。王世贞说:假如当时相如能将此壁交予秦王,再对秦王说明此壁不过区区赵一壁,但秦却因此抛弃十五城,则城内秦民必怨恨大王如草芥一般丢弃他们,秦王恩泽何在?则秦王未必不归壁于赵。可见无论在长远发展上,还是短期接触上,相如只是在潜意识下出拙招而绝非是有见识有智谋的表现。
相比之下,《三国演义》里那个舌战群儒、智激周瑜、骂死王朗、吓退司马的诸葛亮却在见识之处高明许多。在面对孙权称帝这一尖锐问题上,一位受封建思想言传身教、有着汉贼不两立政治抱负的国士,内心里的矛盾可想而知。虽有邓芝、费祎等人先前使吴,与吴王就夺魏天下后的局势做了些无谓辩驳,蜀汉也对吴王称帝有了些许准备,但真正要面对现实的时候,取舍间抉择的难度可想而知。一是公然反对;二是派巧辩之士使吴再做权衡;三是默认。这些都是蜀汉大臣们的猜想,未曾想诸葛亮居然公开表示祝贺,并同意孙权“二帝并尊”的设想,这些都是见识长远的表现。要是与孙吴翻脸,又不可能与曹魏站着同一立场,那国力弱小的蜀汉必然难以立足;吴王敢称帝,自然做好了准备工作,再派智勇机巧之士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反而显得吴蜀邦交有罅隙;假使蜀国不表态,则容易让后期性格越发乖张的吴王狐疑,事态也许会更糟糕。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时,夸赞诸葛亮真乃卓越的政治家,实非相如等权谋机巧的纵横之辈。
再谈到水浒当中那靠机智过人而排到3号人物的吴用,虽号称智多星,但在朝廷招安问题上一直拿捏不稳,最终一帮兄弟先是被朝廷拿枪使,征方腊时大部阵亡,后者回朝廷后也未留几人善终,这都是败在没见识上。难怪稻盛和夫先生要说: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有聪明的同时还要有见识。(市场部刘昊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水绥项目荣获云南省省级“青年文明号”
规范资料,从培训开始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纪检监督举报|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 Copyright 2017-2020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9856号-1 | TEL:023-86817561 传真:023-86817560;023-86817561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建宏路175号中建大厦 邮编:4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