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重庆市郊铁路(轨道延长线)尖顶坡至璧山段缙云山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6月17日,中建隧道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设备跑步进场,拉开了施工缙云山隧道的帷幕。
历经1149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中建隧道的建设者终于攻克了素有“西南地质博物馆”之称的缙云山隧道,打开了璧山通往主城区的快捷通道。从此,璧山区与大学城交通时间缩短到5分钟,璧山区到主城商圈交通时间缩短到30分钟,对优化重庆空间结构布局,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缙云山隧道是市郊铁路尖璧段重要节点工程,该隧道全长3635m(1号隧道长200m和2号隧道长3330m),进口位于绕城高速以西,杨家沟水库南侧,出口位于璧山区武警中队东南侧。
缙云山隧道工程地质复杂,素有“西南地质博物馆”之称。隧道最大埋深约220m,开挖宽度11~12m,开挖高度9~10m。隧道穿越“一带一面两层四区”(即:断层破碎带,石膏岩断面,煤层及饱和粉细沙层,高压地下水区、地热异常区、岩溶发育区、煤矿采空区),不可预见性强,施工风险高。
劳动竞赛掀起大干高潮
2015年5月,缙云山隧道项目加入重庆市重点工程建设俱乐部,由此开启了敏捷施工模式,迅速掀起施工大干高潮。项目部共有员工32人,平均年龄25岁,年轻是这个团队骄傲的资本。围绕劳动竞赛,青年员工自发与一线劳务班组组建了“青年突击队”,成为了隧道施工攻坚克难的利器,撑起了缙云山隧道项目的一片天。
2015年6月17日,缙云山隧道施工至K3+027里程时,突遇煤矿采空区施工暂停,项目部紧急召开技术分析会研究后决定三路出击,一路人马负责采用超前地质检测雷达设备探明前方情况;二路人马负责邀请熟悉地形煤矿专家现场咨询;三路人马负责联系公司和局,组建专家小组召开专家论证会。命令一道道传递下去,各路人马分头行动。在公司和局的大力帮扶下,经过专家多次现场查勘、论证,一致确立了“先探、后堵、再通过”方案,安全顺利地穿越须家河组煤系地层段。
为科学施工,优质履约,项目部完善建立了“周讲评、月考核”工作督导机制,倒排工期,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同时加强资源要素的综合配置,抽调精兵强将、购置先进设备、优化供应关系、组建专家队伍、强化绿色施工、筹措建设资金等方法措施,全方位做好施工保障工作。截至2015年底,持续安全施工 528 天。月度产值持续攀升,下半年完成产值是上半年的2倍多,创造了隧道单周掘进51m,刷新了全司市政工程隧道施工掘进新纪录。
围绕“重点工程展风采,建设重庆立新功”劳动竞赛主题,项目部结合“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了“党员先锋岗”“超英岗位能手”“超英服务标兵”评比活动,各工区、各部门、各班组围绕“工期、进度、安全、质量、环保、成本”快速融入竞赛,积极创先争优,争当标兵,争做模范。2015年,项目青年突击队被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交委联合授予“重庆市优秀突击队”,先后荣获“重庆市交通建设工会工人先锋号”、“重庆市劳动竞赛先进班组”“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重庆市十佳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荣誉10多项。
科学管控确保优质履约
“缙云山隧道标准化施工程度高,可以作为样板全线推广学习。”重庆市轨道集团一公司总经理付铁军在调研项目时讲到。
项目部进场之初就提出了“首件验收、样板引路”的工作思路,把标准化建设延伸到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执行过程中落实“一岗双责”,加大巡检工作力度,把标准化施工作为安全质量环保文明施工管控的头等大事来抓。
2014年10月29日,缙云山隧道出口暗洞开挖支护首件验收会如期举行,业主、监理各方专家、代表齐聚施工现场。针对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施工过程控制、成品质量管理等进行查阅资料、现场查验。会上,现场专家、代表一致认为,缙云山隧道开挖支护符合设计要求,能够地发挥样板引路的作用。
2015年12月11日,缙云山项目承办公司办公室系统及CI覆盖标准化工作观摩会,全司各大项目100余人齐聚项目参观学习。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加工场、隧道施工洞口临建布局,办公区、宿舍区营地建设,现场企业文化展板、安全文明施工标示标牌布置等引得与会人员交口称赞。
不仅仅是标准化施工,样板引路。工作中,他们还注重科学管理,始终坚持不蛮干。
2016年8月29日,隧道开挖进入梨树坪断裂带,围岩变差并伴有涌水突泥,持续施工陆续出现初支开裂。项目部及时采取“反压回填、初支加固后注浆、增设锁脚及系统锚杆”的方案,过程中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十八字方针,确保不发生安全质量事故。12月10日,开挖穿越梨树坪断裂带核心区时,发现掌子面前方纵向存在10余米由饱和流砂填充的大型溶腔体,且周边边界受限无法探明,这一情况在西南轨道交通领域的类似工程地质中尚属首次。困难面前参建将士没有退却,反而激起了大家的斗志。项目生产经理陈宇波邀请专家十多批次展开调研、论证,技术部门一次次开展技术攻关,从材料、工艺、设备上反复比对,反复选型,优选优化,历时5个多月,最终成功攻克这一涌砂难题,顺利实现隧道贯通。2017年8月8日,当璧山区区委书记吴道藩宣布缙云山隧道顺利贯通时,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工程建设期间,项目部先后购置超前地质预报雷达、地质钻机等设备20余(台车、钻机)台套,先后攻克隧道渗水、涌砂技术难题多项,《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方法》获得发明专利,《织网、弥合组合生态防水施工工法》《三维织网衬砌纤维混凝土施工工法》获省部级工法。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
融入地方彰显央企风范
和谐共建、绿色施工、关爱群众、奉献社会是央企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4年9月项目建设初期。隧道沿线周边存在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居民土坯房、砖土房,距离隧道最近仅60m。施工放炮造成的房屋开裂问题多次被区政府下发危房通知书,成了影响施工进度的第一难题。
“我们是央企,绝对不能野蛮施工,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在项目经理黄成的带领下,迅速组建群众保障小组和技术攻坚小组。一边负责群众的疏导解释赔偿安置工作,一边组织技术人员攻坚寻求技术解决方案。经过反复试验论证,项目部采取“专用水袋+特制炮泥”的装药结构,实行水压爆破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值得庆贺的是,为化解炮损问题应运而出的《陡倾角岩层水压光面爆破施工工法》技术,还获得了省部级工法。
缙云山隧道地处璧山自然风景保护区,隧道上方有水天池、劳动水库,以及群众的鱼塘、水井等地表水生态资源,勘测发现隧道最大涌水量可达到2.9万m3/d。为有效保护自然风景区生态环境,做到绿色施工、文明施工。项目部充分考察论证,采取喷射“皮肤式防水胶层”、添加纤维素纤维、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和径向注浆新工艺新方法,实现了隧道“零渗漏”。重庆市质量协会会长张兴奎在巴渝杯优质结构工程奖验收时讲到,“缙云山隧道是我见过的防水最好的隧道”。“洞内干燥无渗水,地表水位无下降,隧道防水卓有成效。”这是每位莅临项目检查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专家给出的最衷褒奖。
“感谢大哥哥大姐姐赠送的图书,我们一定努力学习,茁壮成长,做国家有用之才。”2014年10月,公司携手共青团重庆市委、璧山区人民政府捐赠“中建五局鹿鸣小学超英爱心图书室”,为孩子们送去精神食粮。团市委和区政府领导纷纷为中建隧道央企风范点赞。
2015年六一前夕,公司机关和项目部青年志愿者再次来到孩子们中间,开展了“童心飞扬,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六一”儿童节欢庆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了价值万元的书本、文具和食品,并与孩子们在一起上校外辅导课,关心关爱孩子们能成长。
中建隧道施工缙云山隧道工程以来,秉承中国建筑“品质保障 价值创造”之核心价值观,认真发扬“诚信 创新 超越 共赢”的企业精神,忠实践行“以信为本 以和为贵”的企业准则,不断拓展“幸福空间”服务社会、福利员工,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铸造了缙云山隧道精品工程,用责任和担当演绎了央企博爱奉献精神,赢得了社会尊敬。(文/中建隧道:文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