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建隧道在徐州地铁1号线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一年,也是新时代“淮海战役”的决战年。
10月18日,“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徐州地铁1号线最大的车站——彭城广场站迎来建站以来最为关键的节点“10.18”,保证在2017年10月18日前,为盾构机左线过站通过提供完全条件。这一节点工程如果能够顺利按时完成,也将为整个徐州地铁1号线在2017年12月31日完成左线洞通创造条件。
大体量、高标准的标杆工程
彭城广场,是徐州人心目中唯一的市中心,也是徐州市交通、商业最为繁华的地段。其位于淮海路与中山路交叉口,交通位置显赫,北临金鹰、金地国际商场、东临徐州地标建筑苏宁广场,南临淮海路与百货大楼,而徐州中心时尚大道就位于彭城广场地下一层……在这样繁华的地方修地铁车站,并且是1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站,难度可想而知。而整个彭城广场地铁站的建设,也早被徐州市委市政府视为整个徐州地铁建设的标杆工程。
彭城广场地铁站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基坑深达35米,再加上地下是非常坚硬的灰岩、地下水丰富、密如蛛网的管线、巨大的围挡封闭阻力、紧贴基坑壁的高层建筑和下穿隧道、日夜不息的人流和车流带来的安全、环保的压力,在这里集中体现……其建设难度被省内外地铁专家定位为“江苏省最难、国内罕见”。
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共同奋战在彭城广场站施工现场,为确保10月18日盾构机左线过站节点而不懈努力。
7个月开挖33万土石方
彭城广场站为地下负四层结构,基坑深度达地下35米,基坑面积也相当于三个标准地铁站的大小。由于其超大超深的基坑,单单开挖的土方量就达到33万土石方。而且,车站如果想在10月18日之前达到盾构左线过站的标准,这33万土石方必须在7个月内全部挖完,而这相当于要在7个月内完成6个普通车站的土石方挖运量。
不仅量大,更困难的是彭城广场站地下全是质地坚硬的灰岩,而且基坑越深,岩层越硬,这不仅对开挖设备要求高,资源投入量也更大。“为确保6月30日前完成33万土石方的挖运量,我们采用了国内最大的炮机和最先进的挖掘机,来破除高强度硬岩。那时候,我们每天都有二十四五台大型炮机和挖掘机联合作业。”彭城广场站工区总工高东波说,“为保质保时完成任务,项目部采用多种开挖方法协同作战,由于基坑超大超深,这也增长了渣土的运输传递路线,项目部每天马不停蹄,不敢有半点疏忽,确保渣土正常作业。”
终于,2017年的6月30日,33万土石方全部准时开挖完毕,这让彭城广场站项目部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项艰难而巨大的工作完成后,不仅增加了彭城广场站所有项目人员攻坚克难的信心,也让项目部的工作思路变得清晰可循。
由于彭城广场站的超大超深基坑,对车站的抗浮要求相当高。车站设置了147根抗拔桩及大规模下翻梁施工,这大大增加了车站主体底板施工的难度。每一根抗拔桩都要深入底板以下7米,面对如此高硬的岩层,其难度可想而知。项目部采取“爆破+预裂+机械破除”多方案联合作业,成功解决深基坑超硬岩石地层挖孔桩施工问题,确保147根抗拔桩能按时完成。
随着盾构机过站日期的临近,新的问题又来了,其中有14根承重300吨左右的格构柱“蹲守”盾构机即将过站的通道上,影响盾构机通过。项目部积极联动设计、业主、监理等参建方讨论形成方案,对这14根格构进行托换后全部切割除,成功赶走盾构过站格构柱的“拦路虎”。
为保节点,割舍亲情
工期紧迫,任务繁重,不可预测的突发情况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彭城广场站工区项目部成员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绷紧一根弦,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完成每个节点工程。
今年春节过后,彭城广场站的400多名工作人员就都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大部分员工都有半年没回家,没见到亲人了。徐州地铁1号线项目经理袁晏仁想回家看望年迈的母亲,但由于工作忙而一拖再拖。中秋节前,家人又打来电话,说母亲身体不太好,希望他能回家一趟。可是,8天的假期,他硬是一天都没离开,每天盯在工地现场,全力组织资源抢赶盾构过站条件。
彭城广场站工区经理李涛也有半年多没见到妻子和孩子了。今年国庆长假,恰逢孩子生日,李涛的妻子特意带着孩子从重庆赶到离徐州很近的南京,并打电话告诉李涛,希望他能抽空来见一面和孩子一起过个生日,哪怕当天赶回去都行。可是,彭城广场站紧张的施工现场,李涛连一会也不敢离开,就这样,他还是让妻子和孩子在南京空等了8天……李涛对妻儿满心的思念与愧疚、妻子对李涛的无奈与理解,都化作电话中那一声深深的长叹。
工区总工高东波,一直忙于盾构过站的各项准备条件及技术支撑,中秋节的前一天是他的生日,他的媳妇想从湖南衡阳赶来徐州项目部陪她一起过一个生日,可是紧张忙碌的他根本无暇考虑生日和抽时间陪伴妻儿,也只能对媳妇解释道:彭城广场站最艰难的时候到了,我们都要咬咬牙挺过这一坎,一切就会好起来的。工区副总工黄滨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半年多都没回家的他被老婆骂作“负心汉”,吵闹着要与他离婚……在彭城广场站紧张施工现场,每位员工都有自己与亲人的思念与割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与无奈,可是,在工区领导的带领下,他们毫无怨言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等待着胜利的到来。
科学高效管理,优化施工工序
为保质保时地完成10.18盾构机过站节点,项目部管理人员每天对施工班组下达施工任务,当天就进行考核,把工作细化到每个小时,以保证现场施工的高效、有序。
为确保施工科学、高效,项目部科学组织施工,动态优化施工程序。比如,暗挖的衬砌台车原打算在洞外改装完成,这需要7天的时间。但经过项目部技术团队对台车的改装方案反复模拟、核算,最终将方案优化成在洞内完成改装,如此原本需要7天的工程现在只需要36个小时即可完成,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彭城广场站作为如此复杂的工程项目,很多情况下常规施工工法无法完成既定节点目标,项目部充分认识到事前沟通的重要性,为了最大限度争取各参建方对项目部施工方案的理解和支持,把所有的施工思路与想法都提前与各参建方进行讨论交流,将施工的各个环节、工法、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全部落实沟通到位,明确每一个人的任务和目标,责任到人,做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人都思路清晰,施工程序合理高效。
彭城广场站是国内地铁标志性分离式车站——聚含“明、暗、盖”三个复杂结构体系,狭小空间多工法交叉、施工工序相互影响,面临复杂的施工力学体系转换和施工工序组织衔接等难题,施工协调和变形控制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项目部技术人员亲自深入施工现场,把各种工法进行最佳优化组合,虽然工序穿插、错综复杂,施工却能干得却省时省力,高效有序。
忙而不乱,安全质量有保障
2017年,适逢徐州市文明城市创建与国家十九大胜利召开,对于工程的各项安全、质量也严要求、高标准。
对此,项目部也建立了每日巡查制度,由项目班子成员协同劳务班组负责人每天分别在上午7:00与下午5:00进行两次巡查,每次巡查都有详细的巡查纪录和问题回馈、整改措施及完成闭合。确保每个巡查出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的整改和解决。
项目部认为,越是到了工程的最关键时刻,工人们越紧张,也就更容易出问题。这时候,项目部一定不能乱,一定要稳住大家,紧张而有序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于是,项目部强化对作业班组安全质量管控引导,开展各类质量隐患排查活动,把所有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质检人员联合项目领导和作业班组还会针对每次结构施工的成品进行考评,对做的好的及时奖励,做的不好的落实处罚。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安全质量意识,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安全标兵、技术能手。
2017年是彭城广场站建设施工最关键的一年,也是全站400名施工人员全员奋战的一年。早在年初的时候,项目班子就提出了“撸起袖子拼命干”的口号,在项目部领导成员的带动下,大家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节点:2017年6月30日,33万方土石方施工完成;7月30日,左线全断面暗挖完成;8月30日,明挖基坑负四层结构板完成……一次次的捷报与胜利,鼓舞了大家的信心,更激起了大家的斗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彭城广场站的400多名员工正努着一把劲,要把这项高难度工程建设成为中国地铁建设的新标杆。如今,大家已看到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文/中建隧道徐州地铁1号线:崔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