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兵贵神速”,果敢、及时的决断和执行,准确规避风险、一往无前、勇猛,都是打好硬仗胜仗的必要条件。我们深知,徐州地铁1号线项目在这场分秒必争的履约战中,不仅面临技术风险、履约风险、安全风险等的多重考验,而且也经历着能否保质、保量、及时优质履约的挑战。自进场以来,徐州地铁1号线项目团队始终秉持“自信、诚信、人和”的履约精神,采取各个击破的思路,成功打响“四大战役”,最终成功克服各级风险,实现了优质履约,时刻保持徐州“铁人”风采,将我们的实力与品牌高举于众。
打响摧城拔寨伏击战,保障施工阵地大纵深
徐州向来是号称“搞建设也绝不能封路”的地方,而徐州地铁1号线03、04标段地处徐州市中心城区最核心位置,面临征地拆迁和交通疏解全线体量最大、难度最高的困难,加上区间盾构须下穿整个徐州火车站16股轨道,更增加了施工前期的协调难度。
在诸多困难面前,项目部一方面主动与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动,与拆迁单位签订协议,对提前完成拆迁工作给予适当经济奖励或补贴,极大地提高了拆迁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广泛宣传施工作业的危险性,传递吊装作业要保证的的安全及对场地要求高等信息,推动了彭城路、大马路等主要道路的封闭施工,将交通疏散、施工组织难度和施工安全风险降到了最低。
另一方面,项目还面临涉铁施工手续办理难度大、周期长等问题。1号线03标段站盾构区间须下穿徐州火车站16股轨道及行包房等多处建、构筑物,徐州站作为国内较大的交通枢纽,每天到发列车数量众多,天窗期时间非常短,涉铁施工手续办理难上加难。项目部多次协调业主与东华地铁公司领导见面协商手续办理事宜,并努力从中弥合双方意见分歧,以最快速度促成了代建协议的签订。在代建协议签订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即完成了铁路安全监督计划、营业线施工计划审批和所有涉铁11个段室的安全协议签订工作。去年11月1日,盾构左线正式开始下穿徐州火车站施工,至12月30日双线均完成所有涉铁施工工作。创造了连业主都直呼不可能的2017年春节前完成的奇迹,获得了总包部二十万元的专项奖励。
打响文化宫攻坚战,攻坚克难保封顶
文化宫站地处徐州市老城区中心地段,车站范围几乎全为房屋,且四周紧邻建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种类繁多且纵横交错,自进场以来便面临绿化迁移、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等诸多难题。
因文化宫站场地狭小,车站南侧位于原大马路上,原设计交通疏解采用不封闭大马路机动车道,对大马路进行两次交通导改的方案,此方案虽技术上可行,但一期围蔽范围太过狭小,必须占用交通道路进行施工。
本着不占用公共道路、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影响的原则,变更原设计交通疏解方案则必须封闭大马路。在综合考虑工期、安全风险及经济效益问题的基础上,项目部果断出击,以拟占紧邻大马路小学正门的交通道路为突破口,历经3个月,最终成功变更此方案,节约工期90天以上。
此外,项目部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样板引路等多项措施,针对放坡困难、支撑难以架设、预应力损失过大、队伍协调配合难度大、基坑连续预警、反复停止开挖、混凝土供应不稳定、冬季施工等诸多不利因素,项目部积极调集各方力量,邀请领导现场把脉,关死后门,倒排工期,整合资源,顺利完成文化宫站封底节点。
打响地下铁道战,保障风险零事故
徐州地质情况复杂多样,整个盾构区间施工难度大,技术质量要求高。这对盾构施工的具体实施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盾构下穿徐州火车站16股铁路,影响范围将近200m区间地质条件复杂,徐州火车站范围地质条件均为上软下硬地层;盾构下穿黄河故道隧道顶部有12米厚粘土层;大马路桥为条石桥墩,盾构下穿时,毛石基础距隧道顶只有7.22米。
面对众多风险源,项目组织成立的“盾构突击队”主动出击,通过制定精细严密的施工方案,在盾构掘进过程中,严格控制掘进参数,并进行了徐州首次带压开仓工作。为保证安全、如期完成站徐区间盾构掘进任务,项目邀请国内知名盾构专家先后组织安全咨询会,学习国内盾构先进施工经验。同时项目引入自动监控信息化平台,为盾构机掘进提供第一手资料,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保证盾构下穿徐州火车站期间安全、平稳。为完成轨道公司制定的工期节点,项目部采取领导带班制,将施工节点细化到每天,仅用76天便完成了原本计划4个月完成的施工任务,高效完成了原定施工任务。
严格的管理,精确的施工保证了隧道工程的高质量完成,得到上海铁路局东华公司及徐州市轨道公司的一致高度认可。在2016年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在“淮海战役”中取得了辉煌战绩,向轨道公司递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打响彭城建设突击战,保障节点抢时间
“5.31”彭城路通车这个节点对于“徐州铁人”来说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彭城广场站位于徐州市最中心,周边商业林立,施工场地极为狭小,地下水丰富,岩溶裂隙发育,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堪称“江苏最难、全国罕见”,是徐州地铁1号线全线能否按期“洞通”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彭城路所在的2号线车站按半盖挖法设计,从进场开展临时设施建设,到围护结构施工,给项目的施工时间只有4个多月,中间还跨一个春节,如此紧的时间内要求项目部完成56幅地连墙,87根格构柱,4000多平方的路面铺盖系统,最棘手的是还要在建筑物、城市排水系统、强弱电未搬迁的背景下完成。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项目部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协调一切可以协调的资源,抢工期、抓质量、保安全,7天之内完成3万方的土方外运及场地平整,7天之内完成2万方场地硬化和项目部全部板房搭设,半个月就具备办公入住条件,3天之内围护结构队伍进场具备施工条件,同时在入岩深度达7-17米、强度达40-80Mpa的岩层里,1幅/天地连墙;在入岩深度达10-21米,强度达40-80Mpa的地质条件下,2根/天临时中立柱。
为确保实现工期履约,项目部倒排工期抓进度,对施工现场全面实时监控,及时调整工作偏差,在狠抓进度的同时,始终坚守质量和安全两条红线,同时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做到整个项目一盘棋。在参建各方的通力合作下,全面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使项目人、财、物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运转状态。通过不懈努力,项目部获得轨道公司、中建华东及各参建单位的一致好评,连续在2、3月中建华东投资有限公司综合检查排名第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感思“四大战役”带来的收获同时,工程建设仍在紧张有序地继续。一个人要活得像支队伍,严谨有序,恪守纪律;一支队伍也要活得像一个人,运作协调,上下一心。徐州地铁1号线项目团队是一支铁人的队伍,有着一个浑然一体的铁人形象:他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自信;他有见山开山,遇水搭桥的力量;更有以诚待人,以信成事的品格。项目部将继续发扬徐州铁人精神,坚持不忘初心,向着全线洞通目标全力冲刺。(文/中建隧道徐州地铁1号线:崔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