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艳生测试备用搅拌站

生产经理汤洪亮与项目执行经理江章保商讨下一步工作

老梁每天的例行工作就是巡视现场
2016年11月9日零时35分,随着最后一声爆破声过后,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终于顺利贯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雀儿山项目的所有勇士都为之留下了无数的汗水和泪水,更有着收获后的无尽喜悦,在这里有年轻的80,90后青年团队,更有着一群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老伙计们。
从没有冬天的海西到没有夏天的雀儿山
他58岁,从没有冬天的海西,毅然奔赴海拔4377米,几乎没有夏天的雀儿山,他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能诊项目施工各种疑难杂症。他不搞技术,却掌握试验、测量、施工全面知识,他是项目的一块宝,他也是雀儿山项目生产经理——汤洪亮。
“老汤,走,一起进洞看看”每天早上,总是准时听到项目经理江章保这样喊,这一老一少便全副武装的向隧道进发了,一路走走看看,遇到问题就立刻给工人指出来责令整改,遇到技术质量问题,两人便停下来拍照记录,相互讨论。
说起生产经理汤洪亮,项目部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从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火工品管控、地方政府对接,他事事操心,可以说是项目最操心的人,他工作经验丰富、尽心尽责,年过50却依旧坚持每日巡视隧道。遇到问题他就是绝不妥协的倔牛,有一次劳务队伍不配合现场质检,他愣是提前蹲守了2天现场,守在现场盯着作业人员完成了整改。他用实际行动给项目的青年员工们树立了一个尽职、敬业的榜样。在平日里,他和青年员工打成一片,一有空便给大家讲解工作中的技术细节,注意事项,给测量组的小伙子们传授测量“秘诀”,指出试验工作中可以改进的地方。他是领导,也是项目青年员工的导师,有人问,“还有2年就退休了,你干嘛还那么拼?”他说:”看着这帮小伙子们这么拼,我又怎么好意思懈怠!”
设备管家,节流之星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说的是一点不假,这不,我们的省钱达人,节流之星又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如有一宝”。
“修好了!这下就不怕突然停电了!”言毕,他直起腰身,看着发电机,成就感溢于言表。
他不是修理工,可技术比修理工更加过硬,他不是电工,却把电工工作干得得心应手。在雀儿山项目,总是可以看到一位身穿红色冲锋衣,头戴白色安全帽,往返于工地和搅拌站的身影。你一定好奇他是谁。他,就是物资设备部分管机械设备的吴艳生。
2015年初,吴艳生调入雀儿山负责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到项目后发现,现场设备的管控情况故障率高、损坏频繁,完全达不到公司要求的标准,刚到项目的三个月,他忙前忙后亲自带着劳务队修理工人逐个排查现场机械设备,建立监管台帐,要求司机们每日养护机械设备,在他的努力下,项目部的“老弱病残”机械在他这个“主治医师”的操刀下,完成了换血似的检修。终于焕然一新。
不止于此,老吴有着20多年的机修经验,年轻的时候曾经干过修理工作。项目部的沃尔沃发电机属于精密机械,厂家保养一次费用太高,他便查阅资料、请教同行,只要求厂家提供配件。自己便能维修妥当,一次就能为项目节约数万元成本。
他自己干,干的比别人好,干得比别人快。他在机械旁摸爬滚打,就是有着一股子不修好不停歇的劲儿。
在设备管理方面,不仅是能修理,他还会管理,在设备采购中,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对行情的了解,总是能在与供货商的谈判中一次次为项目部省下大笔资金。他勤勤恳恳,将本项目设备管理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为周围同事树立起一心为公的标杆。有人问他,你个部长干嘛还要这么辛苦的去做机修工的活儿。一天搞的满身都是油,累不累。他只是笑着说:“想管好一件事,自己先做出榜样,让别人心服口服。企业的钱就是自己的钱,企业强了,员工才能富!”
地上的老黄牛
雀儿山项目还有这么一位犟老头,有些花白稀疏的头发,走在路上总是精神十足,他嗓门大,远远一声吆喝,第办公室都能听到。今年是他的在五局的第34个年头,他就是项目材料员老梁——梁建华。
说他犟一点不错,他打定主意的事情从不改变,新班组进场,陋习不少,司机开车换班之后总是不加油,导致晚上接班司机总是开到一半快没油了才加油,不但耽误施工时间更影响休息,“老犟牛”可不干了,连续4天12个交接班,他总是守在现场,强制要求司机交班加油。从此之后,所以的司机都养成交班加油的习惯了。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不管是不是他的工作范围,只要有不对的地方他都敢说,去年劳务队里有人挡住监控,偷材料,被他发现了立即制止举报,有人威胁,他不怕,有人说情他不肯,有人送钱他不要,硬把这个事曝光出来了,项目同事无不敬佩这位老同事。在项目上只要他能做的事情,他见啥做啥,从不讲回报,成了我们项目的活雷锋,但他在供应商眼里又是一颗“钉子”,只要质量、数量有一点瑕疵,就逃不过他那关,无论怎么说情都没有用。他的发料也热情负责任,车长地磅短,他就想办法卸车头,材料发出去后,跟踪材料的消耗方向、使用中的质量问题,他都时刻关注。他的执着、热情也打动了项目同事,有人问:你做什么都这么认真,难道你不累么?他只是笑着说道:我在五局工作这么多年了,有感情了,干啥都要对得起企业,企业富裕大了,我们才能背靠大树好乘凉啊,我都五十多岁了,干不了多少年就退休了,要趁着这几年不多工作时间,再为企业为项目出点力,图的就是心安理得不留遗憾。而这位青年员工嘴里常喊的“梁叔叔”正是如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一样,奉献着自己。
四年的时光里,许多人来了又走,然而这群老伙计们却一直默默地坚持,坚守在雀儿山,从最困难的时候陪着项目部一路走来,像他们这样的老伙计还有许多,比如,那一直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热心肠物资部材料员张昌华,那坚守项目四年有余的项目守护神邓维钊医生等。他们才让我看到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的钉子精神。(文/隧道公司雀儿山项目:徐志俊、张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