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脑子里总回荡着以前高中语文老师的的一段话,这段话我一直特別喜欢: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忙就是心灵死亡,不要再忙了,你就开始有了生活美学。大家都在忙,忙仿佛成为意义的代名词。如果今天我很闲,而隔壁老王半夜三更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忙到半夜”“到现在饭都还没吃”这种信息:那么我貌似就被他远远甩在了身后。
如果别人早起赶飞机,夜晚不休眠,熬夜到通宵准备材料,在灯红酒绿中识朋友、拓人脉,而我只是在家喝喝茶、看看书,我是不是就堕落了?这是很多人内心思考的问题。
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的人丢掉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扶着眼镜遍地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
当代成功学的毒害辐射面太广,其中一条就是:因为成功的人就是忙碌的人、没时间的人,所以如果我天天忙得打后脑勺,那我也约等于成功的人。
别自欺欺人了,上述假设还可能约等于你很蠢、工作效率很低;或许大部分都是无用功,只能不断补救,少走弯路。
比起那些天天在喧闹中拼命、像对待陀螺般抽打自己的人,我现在更欣赏那些活得有张有弛、游刃有余的人。比如有的朋友会在密集工作一个月之后,突然飞往欧洲度假一个月,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推掉好几个闪闪发亮的小机会,宅在家好几天不洗睑也不社交。
前段时间出差重庆,见到了多年未见的本土老友,我特別欣赏这位老友,她的生活也很有滋味。身处生意圈,却从不受浮华习气的影响,从不拼命拉拢资源、造人气,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她曾跟我说,人可以决定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些东西,她选择不去接触,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重庆这个城市生活节奏很慢,本地人很注重生活品质,只要是休息的时间,从来不会用在工作上,除非没办法。
她潜心做自己的服装设计,有着自己的工作室,喜欢复古风就沉浸到底。她真的是随遇而安、潇洒淡定,有机会就出去旅行看世界,没事就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事业照样风生水起。前几天我看朋友圈发现她把新款服装带去国外拍摄,一边玩一边拍。
人家没下工夫吗?没享受生活吗?
相比那些每天高喊自己没时间吃早饭、没时间睡午觉、病了也没时间打点滴的人,我更喜欢悠闲地把生活安排好、除了工作还特别会开发別的趣事儿的人,哪怕他的生产力没那么“惊艳”。
请別再标榜自己有多忙了,现在不流行这个了。(文/中建隧道深圳地铁9112-1项目:毛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