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 中建网群 | 办公系统 | 人力资源系统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和谐企业 人力资源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重要新闻
公司快讯
最新公告
建筑文苑
集团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建筑文苑
新时代“淮海战役”的“敌情侦察兵”——记徐州地铁1号线彭城广场站质量总监李红江
发布日期:2017-09-08 字号:[ ]

  彭城广场站是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车站,彭城广场正处于徐州市区中心位置,地面原有建筑较多,拆迁难度大;地下管网复杂,改迁手续繁锁;车站下挖深度大,地下水丰富等,由1号线半明半暗车站、明挖外挂厅、2号线半盖挖车站及17个出入口、3组风亭和2个下沉广场组成,是目前“江苏省最难,国内罕见”的超大超复杂的综合性地铁转换站。而李红江就是这块“难啃”的骨头的质量总监,他时刻监测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敲响“防微杜渐”的警钟。

八千里路云和月:言语寥寥、做事牢靠的陕西小伙儿

  见到李红江本人前,笔者先见到这样一张照片:在高度仅有90厘米的钢筋笼里,弯着腰蹲着一个块头不小的的青年小伙儿,他头戴着白色安全帽,穿着整洁的白色条纹衬衫,下身的牛仔裤沾着许多钢筋上的锈迹和泥点。他一手举着手电筒,一手拿着钢筋,低着头认真地看着脚下的焊缝。相机的灯光打在他黝黑的皮肤上,额头上的汗珠沿着安全帽的帽檐随时都像要滴下来,我们好像能听到,汗水滴落在钢筋上又迅速蒸发的声音,以及他嘴里的轻声念叨:嗯,这次焊接得好多了。那时李红江正在西安路站任工区工程部副经理,他总是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姿态,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钢筋笼质量检查,每次下来,他的双腿总会麻木,久久没有知觉。

  见到李红江,发现他身高175公分左右,我几乎不敢认定照片里弯着腰蹲在高度仅有90厘米的钢筋笼里人就是他。和李江江相处,你能在他身上看到典型陕西人民的淳朴和憨厚,在与他交谈的短短几十分钟里,李红江言语不多,嘴角总是抿着腼腆的微笑,露出一口与他黝黑的皮肤对比鲜明的牙齿。他穿着暗红色的T恤,双手搭在膝盖上,略微有点局促。聊到工作进展和前景时他会不自觉地滔滔不绝,眼神也会亮起来,但被问及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时却又含蓄羞涩起来。

未雨绸缪有心人:智能机和老年机,以及自己超长待机

  2015年6月,李红江来到徐州,在西安路站任工区工程部副经理。同年12月,他转调彭城广场站,现在是彭城广场站的质量总监。在此之前,李红江参与的项目与工程多为高速公路或者铁路轨道,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和参与城市地铁项目。

  李红江由于对地铁施工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亲历亲为参与西安路站首幅钢筋笼的工作。首幅钢筋笼的加工制作已经接近尾声,上下双层钢筋也基本铺设加固完毕,上下层水平筋与型钢的连接是钢筋笼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上层钢筋,需要工人采用“仰焊”工艺,操作水平要求相当高,因此,这些部位往往容易出现质量缺陷。李红江就会跟往常一样背着工具包,带着卷尺、手电筒和相关图纸规范等去现场巡查。为了保证首幅钢筋笼顺利通过验收,他往往是不放过每一条焊缝、每一根拉钩、每一个钢筋间距、每一幅型钢尺寸和每一个起吊点的质量检查,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划破多少衣服。8月的徐州,白天骄阳似火,他黝黑的皮肤,不知已经被晒脱皮多少次,就连天天佩戴的安全帽,也因为高温流汗散发出阵阵异味,每次说他,他也只是不好意思的憨笑,接着又去检查下一条焊缝去了。

  李红江说,一开始参与的新鲜感和如今被肯定的使命感让他坚持到了现在。交谈过程中,李红江从口袋里掏出一台过时又老旧的老年机接听电话,原来他一般随身带着两台手机:一台智能机,了解微信上的工作实时动态;一台老年机,24小时超长待机保持业务联系,同时,老年机抗摔防水,也不会由于意外而失去联络。他说,为了及时了解现场的施工状况,检测现场施工质量,他必须保持自己24小时联络通畅,他也要保持自己精力充沛,超长待机。

亦余心之所善兮:对工作保持热情,对学习保持兴趣

  李红江说,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热情的心去对待身边或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这会给生活增添无穷趣味。就像他的工作,他负责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预控及验收工作。这就要求李红江对工序质量作正确的审评,并作好记录与统计。就钢筋来说,从原材料的检测,对尺寸、型号的掌握,以及具体的安装,这每一道工序,整合成材料记录,就是一副生动的画面。就像见证了钢筋完成它自己可爱又光荣的一生,最后在他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李红江说,把握一种兴趣就要认真学习,从而增加一种能力。就像在工程质量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学会摄影就是一种新的能力。掌握构图技巧,学会光圈调节,取景的角度都是一些小学问。可能材料对摄影图片要求不高,但是记录的画面感和生动性会为自己的工作增色不少。李红江表示,就混凝土来说,从原材料的检测,搅拌和运输的过程,以及浇筑工艺的审评,和后期养护的检查。通过这些工序的详细了解和监测,以及工程质量情况及动态,再经研究与分析报告,就能找出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

  李红江说这些话时,加快了自己的语速,也提高了自己的音调,眼睛直视着前方,目光如炬,让人不敢对视。

  徐州铁人团队在这场新时代的“淮海战役”中要最锋利的兵刃来冲锋陷阵,直击敌军的心脏与要害;需要最坚实的后盾,有地方和力量可以依赖;也需要最多谋的智囊,学会用兵如神以及借力打力的智慧。同时,也需要这样一个“敌情侦察兵”,他能敏锐地捕捉到敌军的动态,采取手段和措施起到当断则断的作用;他能准确地侦察出自身团队的小毛病和偶尔的失误,实时监测和敦促工程质量的保证和进步,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徐州“铁人”团队才能毫无眼前之患和后顾之忧,吹响胜利的号角。

  李红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他就是一名优秀的“敌情侦察员”。(文/中建隧道徐州地铁1号线:崔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人到“中年”
老站长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纪检监督举报|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 Copyright 2017-2020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9856号-1 | TEL:023-86817561 传真:023-86817560;023-86817561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建宏路175号中建大厦 邮编:4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