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保温杯的话题,我默默的瞄了眼放在桌子上还在冒热气的杯子……对,我,25岁,按联合国最新的中年定义,和我桌上的保温杯,年龄与行为相符,中年人无疑了。毕竟,我也想不起上一次去KTV通宵熬夜是什么时候了。
保温杯的意外走红起源于一条朋友圈状态,一个中年谢顶的摄影师朋友,年轻时候玩过摇滚。前段时间他去给黑豹拍照,回来甚是感慨:不可想象啊!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
这条朋友圈随后得到了当事人的证实,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听说我的保温杯在微博上火了”,还配上了一张自己拿着保温杯的照片。腾讯“新闻哥”出品的一篇题为《记住,中年危机最后的倔强,是绝不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的文章,则让保温杯迅速升级为全民性的话题。
保温杯的“火”是互联网上的年轻人对自己的“颓”的解嘲和发泄。
保温杯瞬间成为中年危机的符号,不论年龄上是否已步入中年,中年人要面对的“上升焦虑”恐怕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体会的。中年危机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事业、健康、婚姻等各个方面的关卡,这种心态的焦灼和尴尬:青春不再,逝者不可追,既有的一切已经令人厌倦,而衰老的恐惧却日益强烈,于是使人深陷拥有与失去、青春与衰老、爱与死、责任与欲望、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纠缠与撕扯之中,不能自拔。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许多 80 后、90 后,都在自嘲自己已经进入“前中年危机”:职场上一无所成却疲惫不堪,只有谋生没有生活;情感上孤身一人,寂寞无依;身体上已经有了初老的征兆;更关键的是,房子和对象都还没有着落……虽然人未到中年,但心态已经早衰,或许仍在锐意进取,但精神状态呈现出的却是一种焦虑和不安。
借由社交媒介上对保温杯的讨论,年轻人以一种自我解嘲的方式来释放这一焦虑。在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现代生活,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就像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是一场吞噬与反吞噬的游戏,为了不让自己被压在身上的压力所吞噬,大家都选择了一种相对幽默风趣的自嘲来释放这个巨大的弹簧的弹性势能。在这儿之后,拍拍肩上的尘土,接着一往无前地用力走下去,每一个“中年人”都在用力地生活着。
中年就中年吧,人生还是得这么过,来,干了这一杯热茶。(文/中建隧道盾构分公司长沙地铁5号线项目部:成彬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