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这是影片结尾总结的一句话,我将这句话作为题目,是因为在观摩全片后,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执政党,在制定或完善提高人民生活的各项政策时,的确将这句话作为了宗旨。
《辉煌中国之共享小康》(以下简称<小康>)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在实现全民小康生活的过程中,人民生活所发生的改变。
中国的教育问题在于城乡经济差异导致的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农村学生没有好的校舍、好的老师和其他的教育资源,如书籍,有些农村家庭因经济原因,上不起学,对此,国家出台了几项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中提到“办好农村义务教育”和“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两点,都针对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而《乡村教师队伍支持计划》便是针对“教师”这一角度来改善农村教育问题:以前,人们总是认为乡村教师工资不高,生活环境也很艰苦,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去乡村支教或者成为全职教师。《乡村教师队伍支持计划》的颁布提高了乡村教师待遇,保障乡村教师的生活,让乡村教师成为了一项有吸引力的职业,从而提高农村教育资源水平。国家投入上千亿元支持的“免费营养午餐”工程,让农村学生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提高了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概率。过去,因教育水平不高,农村学生未能及时接受教育,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他们考上重点大学的几率也比城市学生要低得多,而这项政策的出台,让农村学生有更多机会走出农村,与城市学生公平竞争,争取美好的未来。
医疗也是全民关注的话题,“看病贵,看病难”、“医患关系”等等医疗问题在近几年成为人人关注的热点。《小康》里提到,国家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出台了“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使人民的看病费用大大下降。
影片着重介绍了“家庭医生”政策,如厦门鼓浪屿是一个地域独立的小岛,进出小岛都需要坐船,岛民如果生了大病,去医院将是件非常不方便的事,而“家庭医生”制度的普及,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举个例子,岛上的蒋永水夫妇,一个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一个三年前刚化疗,但儿女都在厦门本岛工作生活,杨燕是他们的家庭医生。在夫妇俩与杨燕签订家庭医生协议的半年里,蒋永水发病了两次,都是通过杨燕安排住院治疗,杨燕不仅会在紧急时候给夫妇俩联系好三甲医院,平时也会上门给两位老人进行平常体检,对于老俩口来说,杨燕就像女儿一样成为了他们的依赖。国家将“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全覆盖”写进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争取到2020年,全国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有更便利的医疗条件,而不是向西方一样,“家庭医生”是有钱人的特权。
影片最后,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任何进步都会比其他国家难,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力量都在以飞快速度提高,这不得不将它称为一个奇迹,也印证了中共共产党的确是将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希望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能越来越辉煌,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文/中建隧道合肥地铁5号线:李凌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