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管廊项目 成都管廊项目管理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8岁,6月份仅16名管理人员完成产值5024万,实现人均产值314万。据统计,项目部进场近8个月,累计完成产值近1.3亿元,其中二季度人均月产值达360多万,月度人均产值维持在180万元左右,打破以往历史记录,实现了人均产值名列全司前茅。 众志成城 攻坚克难,“四最”举措快速破局 中建隧道成都管廊项目团队于2018年4月跑步进场,相比同标段的其他两个项目,进场施工时间推迟60天。施工前期,项目部就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设计图纸未完善、临时用地未交付、征拆工作未启动、EPC总包管理部机构未完善等重重困难。 面对系列影响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的“拦路虎”,项目经理江章保同志身先士卒,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项目班子铆足干劲带领党员干部靠前工作,主动解决项目总包管理职能问题,邀专家听方案、探技术、实地考察,对接高新区拆迁政府人员、持续优化落实便道施工方案、交通疏解,拆迁工作等,力争以最短的前期筹备、最优的资源配置、最快的工作执行、最强的团队合力全面快速掀起项目大干局面。 4月20日,项目第一根围护桩浇筑完成,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重要一步。随后5月14日,项目第一段基坑成型;5月18日,完成第一节底板浇筑,正式进入主体施工。6月份项目进入主体施工后,一年一度的雨季来临,整个6-8月都在因暴雨导致反复停电和现场积水等困难中艰难前行,对此项目部积极与交通部门对接,签订夜间封路施工临时占道申请,争分夺秒,抢抓时间组织施工。 技术先行 做实创新,“三创”引领争创佳绩 据统计,成都管廊项目支护桩总量达3260根,桩基施工中扩孔、超挖、超灌等因素导致混凝土存在较大的超耗风险。为此项目积极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创效管理的要求,结合工程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针对项目桩基工程,采取适当的施工优化处理,项目部成立了由商务经理刘勇牵头,现场施工员及安全员组成成立“勇创-桩基三创(创新 创效 创业)工作室”。 在蓝图下发之前,“三创”工作室人员积极对接设计院,以保障主路通车安全为目标,将与主路相邻一侧的基坑支护安全等级由二级提高为一级,相应增加桩基施作数量。同时,项目部通过采取严格控制旋挖机钻筒直径,加强桩基成孔深度的量测频率,严控超灌高度等措施,确保混凝土超耗量控制在既定指标区间。 项目部还邀请多方专家指导,在软基段占比达到施工总长度1/3段,确定了水泥搅拌桩对软基段加固后再开挖的措施,可缩短软基段开挖工期32天以上。 “三创”工作室工作开展以后,不仅有效管控了成本,缩短工期,而且桩基钢筋、下砼超灌量综合管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桩基施工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显著提升,实现所有桩基首件一次性验收通过,桩基超声无损检测全部合格。 项目进场半年以来,认真践诺“尊重贡献 崇尚简单 隧道厚道 勇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尊重并坚定履行对业主的每一份承诺,克服项目点多、线长、面广、难度大等诸多种不利因素。项目部制定“超英杯”劳动竞赛活动方案,与各施工队伍签订履约责任状,将施工任务落实到人,工期计划精确至天乃至小时,并优化人材机法环资等资源要素配置,确保项目管控规范,各道工序无缝衔接。项目严格落实领导24小时轮流带班制度,每天早晚“两班倒”,大家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地奋战施工一线,加强施工现场生产及安全质量巡查,确保项目优质履约,以此全过程全环节全业务链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工程已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成都管廊项目:黄莉)
|